Skip to main content

信心的旅程

教牧心聲 2025.1.04/05

龔敏光牧師

信心的旅程

踏入2025年,我們仍然活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

• 難以預測的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破壞力
• 美國新總統即將上任,未來加拿大經濟、環球經濟、地緣政治的緊張關係,大國博弈
• 我們的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在這不確定的大環境中,我們更需要定睛仰望那位創天造地,掌管整個宇宙及人類歷史不變的上帝,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祂就是我們靈魂的錨。

基督徒的生命常被描述為一場旅程—這段旅程充滿了挑戰、勝利、挫折與成長的時刻。《約書亞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生動且強而有力的旅程圖像,它描繪了以色列百姓如何從曠野的流浪進入並承受應許之地。透過以色列人的經歷,我們學到了關於信心、順服、領導力及神永不改變的應許的寶貴教訓。

今年為期半年的講道系列,名為「信心的旅程」,我們會研讀整本《約書亞記》,探索約書亞領導下以色列歷史中的關鍵時刻。我們的目標是發現這些發生在久遠過去的故事,如何與我們今天的生活產生共鳴。正如約書亞和以色列百姓面對試煉、誘惑、勝利和失敗,我們也同樣會經歷考驗信心的時刻。

透過這個系列,我們將揭示什麼是以信心為根基的生活。每一段經文都會帶給我們洞見,幫助我們學習如何信靠神的應許、勇敢順服、克服困難,並以堅定不移的信心走在神的計劃中。我們將看到神如何為祂的百姓作戰,如何因不順服而使祝福中斷,以及如何藉著重新委身而迎來新的開始。

無論你正處於變化或等待的季節、邁入新階段,或是在屬靈的戰鬥中,這個系列將鼓勵你在神信實的同在中繼續前行,堅定不移地走在「信心的旅程」上。我們將共同接受挑戰,抓住神的應許,致力過順服的生活,並相信祂會引導我們度過生命旅程的每一個階段。

讓我們一起學習,支取神寶貴的應許,與神同行,經歷神所賜下的恩典與祝福!

榮耀

教牧心聲 2024.12.07/08

周力行牧師

                                                                      榮耀

「榮耀」這詞彙在聖經中頻繁出現,但它的深度遠超過我們的理解。論到神的榮耀,我們常會聯想到祂的光輝、威嚴、聖潔,以及祂的作為。然而,榮耀不僅是外在的光輝,也包括神內在的完美屬性、全然的權能和威嚴。榮耀代表的是神的全能、聖潔、智慧和真理的彰顯,是祂一切屬性的總和。神的榮耀是無可比擬,是祂獨一無二的屬性。

我們需要認識的是,一切的榮耀都屬於神。神的榮耀不僅體現在祂的創造和奇蹟中,也體現在祂對我們的愛與拯救中。神清楚告訴我們:“我是耶和華,這是我的名;我必不把我的榮耀歸給別人,也不把我當受的稱讚歸給雕刻的偶像。”(賽42.8) 這句話表明,神的榮耀是獨一無二的,祂不容任何人、任何事物與之分享。

然而,人卻常有一種自然傾向,那就是爭取榮耀。這種傾向自亞當夏娃以來就可見一斑。撒但就是以神的榮耀誘惑夏娃:“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並且你們必像神一樣,知道善惡。” (創世記3:5) 撒但用這樣的話語誘惑夏娃,讓她渴望像神一樣擁有定善惡的權能和知識,自己能夠取代神的位置。換句話說,就是自己也有與神同等的榮耀。

日常生活中,這種獲取榮耀的誘惑常常不自覺地出現。在取得了一些成就,或是得到稱讚時,人的內心難免會有一絲興奮的情緒。在不同環境下可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焦點,期待別人的認同和讚美。然而,聖經告訴我們,所有的榮耀最終都應該歸給神。無論是我們的成功、才華、還是努力,都是神賜予的恩典,並非我們自己憑著能力所得。

尼布甲尼撒王的事件給予了強烈的警示 (但4章)。這位巴比倫君王因為自己的偉大成就自傲,並且說:“這大巴比倫城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造作我的京都,為顯我威嚴的榮耀嗎?”( 但4:30) 然而,神立刻對他施下懲罰,使他失去理智,像野獸一樣過了七年。七年期滿,他恢復了理智,就認識到“他[神]的統治永無窮盡,他[神]的國度直到萬代”,並且宣告神的榮耀 (但4.34-37)。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我們更應該時刻警醒,避免觸犯神的榮耀。耶穌教導門徒:“你們小心,不要在眾人面前行你們的義,讓他們看見;如果這樣,就得不到你們天父的賞賜。”(太6.1) 因此,一切的行善或服侍,都不應帶有任何想要被人看見的動機。若心中帶著“我想被稱讚”的意念,就不是全然為神,也有為一己的榮耀。這樣的動機會使我們錯過真正的祝福,並且讓我們的行為失去神的心意。

信徒應該時刻謙卑,把一切的榮耀歸於神。所有的成就並不是我們自己努力的結果,而是神的恩典在我們生命中的彰顯。保羅提醒我們:“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 這不僅僅是指那些重大的事,也包括每一天的生活,甚至是最平凡的吃喝,都應該出於對神的敬畏,至終目的就是要榮耀祂的名。作為基督徒,我們的生命應該是神榮耀的見證。當我們謙卑自己,把神的榮耀放在首位時,我們的生命就會被神的光照亮。

親愛的弟兄姊妹,有一位牧者曾說:「若有人在事奉神的時候不敢觸碰神的榮耀,那就沒有什麼事情是神不能透過這人成就的了。」甚願在事奉以後,人們的記憶裡只有神的恩典,沒有你我的影子。

「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

 

為主撒種

教牧心聲 2024. 11 02 03
歐陽鑽玲傳道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 傳 11:1;6)

傳道書提醒我們,人生就是播種和收穫,亦是關乎我們要撒播什麼樣的種籽。我們的生活就像一塊田地,或是一座花園,每天我們都在這片田地裡播種,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的思想就是種籽。我們的言語也是種籽。無論我們的生活發生什麼,一切所臨到我們的,都是播種在我們的思想和內心中。我們處人處事,所撒出的是什麼樣的種籽,收的就是什麼樣的果實。

在另一方面,播種和收穫的法則可以適用於撒播上帝話語的道種或與他人分享福音。當我們成為基督的跟隨者時,我們也被呼召成為上帝話語的播種者,為神的國度播下種籽,帶領人認識神,得著最寶貴的福份。

我曾在沙省有兩年時間,在一間教會擔任義務傳道。曾遇到一位在福音單張協會事奉的姊妹,她向我分享以下的見證:一群正在田裡耕作的農夫,在一列火車經過時,有人伸出手來把一些撕碎的紙張丟掉,紙碎隨著風吹到田裡,這群農夫一時興起,很好奇想知究竟是甚麼,他們把拾到的紙碎拼合起來,就在大家一起讀這被丟棄的單張時很受感動,要信耶穌。於是寄信到福音單張協會,請他們幫助,帶領他們決志信主。

有時在我們向人傳福音時,可能未必看到即時的果效,又或許有些種子隨水流失,我們永遠看不到結果。但記得主耶穌說: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 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 約 4:36) 。有時是『那人撒種,這人收割』。但聖經鼓勵我們,衡量播種是否成功的標準不是我們所看到的。只要我們盡我們所能撒種,種子就會在神的時間裡發芽,成長。又或許要等待在天家時才收到果效。

我們生活在即時文化中,在很多方面我們都忘記瞭如何等待,一切都太快了。我們以前寫信要等幾天甚至幾週才能得到回覆,現在電子郵件和“ WhatsApp ”及“微信”通話與信息頻道,讓我們可以立即得到回覆,我們漸漸已失去忍耐等待的藝術。

這種即時的期望會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也會影響我們為神行事及祂想在我們身上結出的果實。由於這種期望,我們有時會跑在神的前面,試圖讓事情按照我們的方式、在我們自己的時間發生。讓我們彼此勉勵:只管為神擺上,神自會負責後果 。

教牧心聲

關潔玲傳道

歌羅西書 3:17
“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神。”

去年十月,我在看“清晨節目”(The Morning Show)時,受到加拿大歌手朱莉·布萊克(Jully Black) 的啟發,開始培養感恩的心態。她提到,我們常常等到12月才反思和感恩,但為什麼要等呢?想像一下,每天感恩和記錄三個具體時刻,並在10月1日至12月31日的90天內回顧它們,會是什麼樣的體驗。

所以我開始了這個實驗:從2023年10月1日起記錄個人的感恩。為了實踐更深的「感恩態度」,我開始每天寫下三件我感謝上帝的事情。這個練習在我們教會和隊工都在經歷轉變期間尤為重要。信仰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免於挑戰,但作為信仰的人,我們可以以耶穌為基礎來面對這些挑戰。所以我想,嘗試一下有什麼壞處呢?如果失敗了,至少我已經嘗試過在這個操練上成長……

每天,我尋找上帝如何向我顯現,以及我如何停下來以感恩的心回應。有時候,這是通過與某人的深入對話、驚喜的電郵或意外的禱告應允來實現的。有些日子,我很容易就能列出那三項;而其他日子,則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思考祂的供應。有些日子我需要補上,而有些日子我迫不及待地想寫下祂的美善,結果寫出了超過三項的內容!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以至於在12月31日也沒有停止,截止到9月30日,這已經是一整年的各種感恩項目。

每天花時間感恩,鼓勵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上帝的同在。回顧這些時刻讓我對上帝有更深的感激,例如:悠長的睡眠/休息、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祈求的禱告得到回應、上帝安排的約會、驚喜的食品禮物、及時的對話、溫暖的擁抱、穿透雲層的陽光等等……所有這些時刻速使我的信心增強,讓我的目光仰望供應我們一切的上帝。我認為回顧這些時刻同樣重要,能夠肯定上帝是誰以及祂是如何作工的。

儘管教會隊工的變動影響著教會中的每一位,我仍然驚訝於上帝對我們這個團隊在2024年的良善。雖然主從我們的團隊中調走了兩位同工(羅向輝、潘啟華牧師),但祂也帶來了六位新同工(Bruce博士、Gerry牧師、Ian牧師、管明雪、梁樂仁、司徒國榮)。上帝還沒有停止工作,我們繼續為多添兩位新同工祈禱:一位英語牧師和一位主領牧師。更不用提許多弟兄姐妹在這一過渡期間願意接受更多或新的侍奉機會,其中很多名字也出現在我每日的感恩列項中。

你今年將如何慶祝感恩節?也許你可以超越單純的一天公眾假期,考慮一下你如何能更深地向我們的主表達感恩。

信徒如何面對苦難

2024.09.14/15

陳榮基牧師

人生路上,有高山有低谷,有河流有沼澤,有安舒的日子,也有惆悵、苦惱、哀傷、掙扎的日子。沒有上帝的人,只可以獨自去經歷。當中有幸運的,可以與家人好友一同去面對。

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也不能逃避生命帶來的挑戰:我們當中有人患上重病,甚至不治之症;有人失去至親,甚至白頭送黑頭;有人婚姻破裂,甚至因為爭奪撫養權對子女造成更深的傷害;有人被至親好友出賣、被所信任的人誣蔑中傷;有人在工作環境被無故針對;有人因為公司裁員遇上經濟困難;有人因為移民帶來的角色轉變,變得沮喪失落;有人因為子女關係不融洽,變得徬徨無助;有人因為姻親關係緊張,時刻活在惶恐之中。當我們自己深陷苦難之中,我們的出路在哪裏呢?

沒有人喜歡苦難,但基督徒面對苦難同世人面對苦難有一個截然不同之處。那就是我們相信,在我們生命中發生的種種事情都不是出於偶然,都是在天父上帝的掌管之下,都有祂美好的心意。如果我們有這樣的信心,那麼當我們面對苦難的時候,我們的心情就不同世人一樣。

在路易斯 (C.S. Lewis) 的 “痛苦的奧秘” (The Problem of Pain) 一書之中,他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上帝在我們的愉悅中低語,在我們的良知中說話,但在我們的痛苦中大聲疾呼:這是祂喚醒聾聵世界的號角。(God whispers to us in our pleasures, speaks in our conscience, but shouts in our pains: it is His megaphone to rouse a deaf world.)

如果天父會在我們的痛苦中向我們說話,我們首先就要嘗試去聆聽,去明白,祂正在向我們說什麼話。這是一個自省的過程。我們首先要安靜自己,進到內心深處,靠着聖靈去尋求天父的心意。祂是否要提醒我們從罪中回轉?是否要我們放下仇恨去寬恕?是否要我們用屬天的角度去重新審視或者處理一些事情?

當然,我們深陷苦難,不一定是我們自身出了問題。就好像主耶穌在約翰福音 9:1-3回答門徒的話一樣:1 耶穌走路的時候,看見一個生下來就瞎眼的人。2他的門徒問他:“拉比,這人生下來就瞎眼,是誰犯了罪?是他呢,還是他的父母呢?” 3耶穌回答:“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而是要在他身上彰顯神的作為。

如果自省之後,聖靈沒有提醒我們需要認罪、悔改的事情,我們就應該專注尋求聖靈的安慰、啟示和幫助。我們和世人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有上帝。透過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祂與我們同行,幫助我們走過人生的苦難。

為何上帝要我們經歷苦難呢?保羅在羅馬書 5:3-5 向我們申明苦難的價值:3不但這樣,我們更以患難為榮;知道患難產生忍耐,4忍耐產生毅力,毅力產生盼望;5盼望是不會令人蒙羞的,因為神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把他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

上帝的榮耀要彰顯在信徒身上,關鍵在於信徒要把盼望放在上帝身上。苦難幫助我們建立忍耐,忍耐幫助我們建立毅力,毅力幫助我們建立對上帝的盼望。如此一來,經歷苦難就是信徒將榮耀歸給上帝的途徑。就像主耶穌走上十字架的道路,就將榮耀歸給上帝。十字架的道路並非愉悅的道路,乃是痛苦的道路。

教外人甚至基督徒,很容易會忽略或者低估成為耶穌門徒真正的代價。當我們願意接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而成就的救恩,我們生命的本質就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因為主耶穌為我們將生命捨去,從此我們的生命不再屬於我們,而是屬於主。這就是為什麼在決志的時候,我們必須接受主耶穌為我們生命的主。如果祂是我們生命的主,祂當然有權鋪排我們的一生,包括我們會遇上的順境、逆境、歡笑、眼淚、福樂和苦難。

最後,讓我們再次細心思考主耶穌在路加福音 14:26-27的提醒:“26 “如果有人到我這裡來,愛我不超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27凡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 也讓我們從約翰福音 16:33得着主給我們的安慰:“33我把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使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患難,但你們放心,我已經勝了這世界。”

牧者心聲

2024.08.03/04

劉展權牧師

弟兄姊妹大家好。感謝神的恩典讓我在過去的七月初出席了華人宣道會聯會(華聯會)的週年會議。華聯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與在加拿大的華人宣道會連結在一起,在事奉上彼此建立,相互合作,好讓我們華人教會更好發揮影響力,建立門徒以回應主的大使命。

在今年的會議上,個別的同工都在講述有關於下一代的重要性。我們的會長,Darren Herbold,在晚宴上特別強調這一點,一個在現今的社會上發揮影響力的教會是一個專注於建立下一代的教會。也因此,當一個教會停止思考如何服事下一代的時候,這個教會也不能發揮該有的影響力。

聽到會長的發言,讓我想起最近在列宣家公布的教會健康評估。在當中,有一個訊息是非常明顯的,就是弟兄姊妹認為列宣家必須要看重並願意投身在牧養下一代的事工上。今年,列宣家剛慶祝了47週年。當我們回顧,一定會發現,牧養下一代是重要的。

一個生氣蓬勃的教會是一個海納百川的教會,是一個不會以特定模式來發展事工的教會。而是一個審時度勢,以靈活的方式來牧養來到教會的弟兄姊妹和朋友們。模式可以多變,但是訊息確實一致,那就是福音。有一次,神讓我想起了一個經歷:當時我在迪士尼工作,有一次參觀巴黎迪士尼樂園的遊樂設施。當我走到一個以Ratatouille為主題的遊樂設施,發現遊玩的方法其實和其他樂園的玩法非常類似,分別就是用什麼樣的卡通人物而已。我很記得神提醒我,牧養教會也是一樣,福音的內涵不會改變,要改變就是用什麼樣的方法。重點就是讓對方能夠明白福音。

今天,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意來把福音分享給其他人。列宣家是一個蒙福的教會,弟兄姊妹有很多恩賜。我們需要走出去,去到有需要的地方,把福音分享。分別是什麼呢?那就是走出去。當然,神會帶人來到列宣家。同一時間,我們也需要走出去。把福音分享。我們也需要想,到底第二代的意思是什麼?是一代比我們年輕的人嗎?我覺得下一代的意思可以是更廣泛的。記得在服事Rosewood Manor的時候,有一位院友告訴我,謝謝列宣家,能夠來到我們所住的地方來帶領我們敬拜。有很多行動不便的人,去教會是非常困難的。卻沒有想到的就是有教會願意走進來。直到今天,已經有三位院友接受了福音。

弟兄姊妹,我相信這個就是神給予列宣家的使命,我們走出去,用不同的方法和別人分享福音。下一代可以是一些年輕的人,也可以是年老的人,所謂的下一代,不是以年齡來區分,而是當我們把福音分享給還沒有聽過福音的人的時候,我們就是在服事下一代了。我們願意走出去把福音分享出去嗎?

 

從保羅身上學習耶穌基督的大使命

教牧心聲  2024.06.29/30

龔敏光牧師

從保羅身上學習耶穌基督的大使命

馬太福音28章結束時記載耶穌復活後在加利利向門徒顯現並頒佈大使命,吩咐他們要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主所吩咐他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主應許常與他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路加醫生在使徒行傳記載大使命的開展,聖靈於五旬節降臨,讓使徒有能力有膽量向來自羅馬帝國不同地區的猶太人為死而復活的主作見證,結果教會迅速增長。福音的傳播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大使命由耶穌基督的十一個使徒開始,由耶穌特別呼召的保羅發揚光大。

在聖經中,保羅傳福音的記載佔有很大篇幅(無論是使徒行傳或是保羅書信),充滿著他的教導。我們列宣家在下半年聚焦從保羅的生平及他的教導中學習。保羅可說是執行耶穌基督大使命的佼佼者。他信主後就火熱地傳揚福音,並去到當時的地極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我們將會由保羅的得救開始,與耶穌相遇是他人生的轉捩點,從主對亞拿尼亞的對話中,我們知道神呼召保羅作外族人的使徒。

  • 徒9:15-16主對他說:“你去吧!這人是我揀選的器皿,為要把我的名傳給外族人、君王和以色列人。我要指示他,為了我的名他必須受許多的苦。”

從得救開始,保羅就踏上一條為主受苦的路。論到受苦,他曾說:

  • 林前15:10然而靠著神的恩典,我得以有了今天,而且他賜給我的恩典並沒有落空;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其實不是我,而是神的恩典與我同在。
  • 林後11:23-28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說句狂話,我更是。我受更多的勞苦,更多的坐監,受了過量的鞭打,常常有生命的危險。我被猶太人打過五次,每次四十下減去一下,被棍打過三次,被石頭打過一次,三次遇著船壞,在深海裡飄了一晝一夜;多次行遠路,遇著江河的危險、強盜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族的危險、城中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上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勞碌辛苦,多次不得睡覺,又飢又渴,多次缺糧,赤身挨冷。除了這些外面的事,還有為各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的身上。

他是一個遵行耶穌基督大使命到底的門徒,同時也親生經歷耶穌所應許的同在。他一生在成長,同時他也一生助人成長,以生命影響生命,成為一生為主而活的僕人,為的是要建立一生為主而活的僕人,把耶穌基督教訓傳承下去!            從保羅對以弗所的長老臨別贈言,可見一斑。

  • 徒20:18-20他們到了,保羅說:“你們知道,自從我到了亞西亞的第一天,我一直怎樣跟你們相處,怎樣服事主,凡事謙卑,常常流淚,忍受猶太人謀害的試煉。你們也知道,我從來沒有留下一件有益的事,不在眾人面前或在家裡告訴你們,教導你們。…27因為神的全部計劃,我已經毫無保留地傳給你們了。

最後,當他知道快要走完人生的路程,就寫下提摩太後書,勸勉提摩太無論時機是否適合,還是務要傳道。以「三了」的人生作總結。

  • 提後4:7-8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持的信仰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公義審判的主在那日要賞給我的;不但賞給我,也賞給所有愛慕他顯現的人。

我們為大家預備了保羅的生平時序,由建道神學院院長蔡少琪牧師編寫的。放在教會大堂外,歡迎索取,讓我們一起學習。盼望我們能效發保羅,像他效法基督一樣,為主打那美好的仗,直到我們見主面,得主的稱讚。願榮耀頌讚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阿們!

最高指輝

教牧心聲  2024.06.01

歐陽鑽玲傳道

最高指揮

 

我愛欣賞古典音樂,但我難以忍受各種樂器在音樂會前一起調音的吵耳噪音。若你在管弦樂團音樂會開始前提早到場,樂師們正在作事前準備和調校樂器時所發出的聲響,你只會聽到交織成並不和諧的噪音。然而,一旦於樂團指揮踏上指揮台揮動他的指揮棒時,樂師們跟隨指揮的領導,美妙和諧的旋律隨即飄揚而出,令人怡神嚮往。

在順從指揮的領導,各種樂器互相配合,就會奏出悠揚和諧的悅耳樂章,這令我想到所有屬於耶穌基督身體的人,都蒙神賜予各樣不同的恩賜,諸如:教導才能、組織能力、烹調才藝、善於安慰鼓勵人…還有各式各樣的恩賜才能。好像管弦樂團中的不同樂器,如果能夠全然跟隨指揮的領導,必然奏出美妙和諧的樂章,令神與人喜悅。

每年在啟發事工中,我也看到來自不同團契,或參加不同崇拜的弟兄姊妹,為著福音的緣故,盡心盡力彼此配搭,為神而擺上,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我也看見教會中各部門及各團契的弟兄姊妹,為著神的國度,在不同崗位上發揮不同恩賜,默默耕耘為主擺上,帶領人親近敬拜神,也像一首美妙和諧的樂章,讓人得著神的恩典,自己也不住地進深成長。我深深為所有為主擺上的弟兄姊妹獻上感恩!

正如聖經所形容:“全身靠著他,藉著每一個關節的支持,照著每部分的功用,配合聯繫起來,使身體漸漸長大,在愛中建立自己。” (弗4:6 — 聖經新譯本)

願我們繼續仰望並順從同一位至高指揮–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的領導,為擴展神的國度齊心努力,榮神益人!阿們!

 

小貓

2024.05.04

周力行牧師

有一回,一位朋友告訴了我一則關於貓的故事。

數年前,在他的一次生日派對中,有一位朋友送了他一隻小貓。牠有一對透亮像小水潭的眼睛,幽深而清亮。全身是均勻的棕灰色,毛茸茸的十分可愛。剛出生一個月的牠,不吵不鬧,卻好奇心十足,到處探察,不時發出可愛的叫聲。

小貓在他家中漸漸成長,為他的家庭帶來了不少的歡樂。他的二個小孩特別高興,每天下課後就急忙回家,伴着小貓,也照顧着小貓。媽媽也為他們定下了規則:必須完成習作,把當天的學習處理好了,才能與小貓玩耍。孩子們也樂意接受,他們的生活是更有意義更加充實了。也許是貓的氣味,也許是牠在夜間的狩獵,當小貓出現不久,家中就沒有了其他小動物的踪影。這貓為朋友的家帶來了祝福。

約半年後,小貓成長了,也成為了母親。牠誕下四只小寶寶。二雙是全身均勻淡黃的,一隻是像牠一樣棕灰色的。第四隻最為獨特:全身是閃亮的黝黑,胸前卻是雪白的一片,加上四蹄踏雪,是名附其實的禮服貓。牠小心翼翼的照顧著,乳養著這四只貓寶寶。這新的貓家庭為朋友家帶來無比的歡樂。他的二個小孩也不時邀請到來探望欣賞,分享着家中照顧母貓小貓的樂趣,家中也自然熱鬧了不少。

一天清晨,朋友聽見了母貓的哀嚎,就急忙的到母貓的窩,要探個究竟。只見三只小貓,一隻淡黃色的不知所踪。而母貓在全屋子裡到處竄出竄入,要找尋失去的一只乳貓在何處。牠整個上午都在焦急的尋索,卻是一無所獲。全家人都急忙的幫忙着四處尋找,到屋外四處尋覓,在附近每家每戶的拍門詢問,可惜也是不見乳貓的踪影。母貓沒精打彩的回到窩子裡,都沒有吃什麼,只不時的在低鳴。二個孩子在談論着, “準是那位小朋友在眾人不經意時就把乳貓取去了”, “也許是那只特別活躍的小黃貓走失了”… “還好,只是失了一隻淡黃的,那只珍貴的禮服貓還在。” 下午,孩子們把三只乳貓帶到母貓處,母貓也只乳了牠們一會,就睡了,相信是半天的折騰讓她極其疲憊了。

黃昏時,朋友記掛着母貓,就到窩裡看看。但見三只乳貓在酣睡,母貓卻是不見了踪影。想是牠從什麼地方跑了出去,要尋找失去的乳貓。朋友擔心,深夜未睡,要等待母貓回來,恐怕牠不得門而入。只是凌晨三時了還是未見母貓的踪影,他就睡了。

天還未亮時,他就被門外的聲音吵醒了。他急忙的跑去把門打開。只見母貓在抓著大門,在興奮的叫着。在牠面前正是那失去的小黃貓,呆笨又可愛地扒在地上。母貓一身都是塵沙及零碎的枯葉,也真的不知道牠經歷了怎麼樣的艱難險阻才找到乳貓。朋友連忙把牠及乳貓抱起,放回窩子,只見母貓就安然躺下休息了。

我想,無論是這母貓,或是迷羊,或是浪子,都在反映人的迷失、天父的焦急及不停的尋找,盼望世人都能回歸祂的懷抱,得着新生命,得到永恆的祝福。盼望你我並不像我的朋友或他的孩子,以為盡了力那就算了,畢竟失去的不是最寶貴的禮服貓,只是二只淺黃色小貓的其中之一而已。天父看每一靈魂都甚為寶貴,比世界的一切都更貴重。甚願你我對每一失喪的靈魂都極其看重,盡我們一切的努力,把他們領回羊圈,以致天父的心能滿足。

(摘自: 張秀亞, )

(啟發課程快開始了,懇請各位在禱告中切切記念。)

教牧恩愛夫婦營後記

2024.04.06

龔敏光牧師

列宣家一向重視家庭事工,教會設有婚姻及家庭部,旨在促進教會各成員的婚姻及家庭關係。作為牧者,婚姻及家庭部的長老曾多次邀請我與師母參加恩愛夫婦營。但礙於事工繁重及當時師母仍在當護士輪班,很難請假參與。作為教會的帶領,我們推動及鼓勵弟兄姊妹參加恩愛夫婦營,就應當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當去年年底我再被邀請時,師母已經退下護士崗位,而我查看行事曆,在參與營會的那個週末,剛好不需要講道。於是與師母商量後,就決定報名參加在今年3月8-10日特別為教牧而設的粵語教牧恩愛夫婦營。這次營會是經歷四年疫情後的第一次復辦。

感謝神讓我和師母有機會出席這次營會,以下是我在營會後的個人感想:

第一,在未入營之前,我們並不知道營會中的時間表及安排細節。只被告知要帶聖經及筆,心想會否是輕鬆愉快的渡假之旅?原來營會的時間表是非常密集,大部分時間都是課堂講授和即場練習。每節課之後約有15分鐘的休息時間。課程是由幾對夫婦導師輪流教授夫妻之道。他們都是家庭更新協會的義務同工,我觀察到他們在教導時都是手牽手,流露出夫妻間的親密。他們向我們分享他們自身的挑戰、失敗的經歷及如何更新夫妻的關係。他們每次教授完一些知識或技巧後,就即場向我們示範。然後便要求我們一對一對夫婦輪流地即時練習,若果學員未能掌握其中道理,導師會加以提點,務求讓學員能掌握及應用。我們在他們身上學習男女的不同特性,各樣溝通技巧,如存款與提款的實習、清垃圾的實踐。這些道理我以前都略有聽過,但是這營會的特色,就是讓夫婦之間有充分時間的練習溝通,增進夫妻之間的情感交流,真是獲益良多。

第二,我們一班教牧夫婦就藉著用餐的時間彼此交談,互相認識,在分組的時間彼此支援。其中一對年輕的牧者夫婦,分享他們的婚姻關係已亮起紅燈。妻子埋怨丈夫把時間全放在教會事奉中,忽略了關愛妻子的需要,剩下妻子一人獨力打理家務及照顧兩個年幼的兒女,感到身心疲累。另一方面,丈夫亦抱怨妻子不諒解他在教會中所面對事奉的壓力。兩人在忙碌中缺乏溝通。感謝神,在導師們的引導下及我們一班牧者夫婦的支援下,在出營的時候,他倆的關係在耶穌基督裡被更新,我們各人都為他們歡喜。

第三,在這次營會中,我向師母寫了我有生以來第一封情信,在信中重申當初在婚禮中在神和眾親友面前所起莊嚴的承諾。亦在營中向師母認錯,因師母曾經向我抱怨,對會友的要求/問題,我會快速回應,但對她的要求,卻遲遲未能回應。她對我說,我也是教會的會友,為甚麼有不同的待遇。我向她道歉,承諾在往後的日子,對家中的「會友」及對教會的「會友」,都一視同仁。

盼望弟兄姊妹,常常為我們牧者及我們的家庭禱告,求主讓我們有健康的家庭團隊,一起服事神。最後,鼓勵列宣家的夫婦,報名參加5月31日至6月2日的恩愛夫婦營,從而增進夫妻的關係,成為自己家庭的祝福,更成為別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