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耶和華的話試煉他」

July 14-15, 2018
歐陽鑽玲傳道

舊約及新約對於約瑟被賣到埃及、成為階下囚的經歷形容,共有三處記載(創39:1-23; 徒7:9; 詩105:17-21)。

「剝奪、失去」的學習
約瑟的經歷,每況愈下且苦上加苦。他不但被兄長出賣,更因主母引誘不遂,反誣告陷害他,以致他無辜入獄,多年身陷囹圄,受盡身心之苦–「人用腳鐐傷他的腳,他被鐵鍊捆拘。」(詩105:18)  此句話不單指他被丟在監獄中承受肉身之苦,也是指他心靈所承受的痛苦,這句話已成為英諺:“the iron entered into his soul” 即:他心靈如刀割 。

約瑟因堅持做對的事而被寃枉,被囚在監獄中,多年沉冤不得雪,總看不見那天可出獄。「耶和華的話試煉他」(詩105:19a)(原意是:神的話煉淨了他=神的話成為試煉)。人若落在這難以忍受的漫長階段中,內心難免會問:神的應許是真的嗎?我還要繼續堅持相信神嗎?

「挫折、打擊」的操練
約瑟在艱困中無怨無憤,唯有相信一切是神容許才臨到,相信神定有美意,才可以默然忍受。引用楊朱麗娟師母的一席話:「沈默其實是一份勇者無懼的力量,人在苦難中,在面對驚濤駭浪時、在前無去路、後有追兵中仍站穩腳步,處變不驚的去等候神,這背後是需要多少能量?要撫平內心的千尺巨浪,是需要經過千錘百練的信,才能制止那份盲衝直撞尋找出路的衝動。能夠黙言無聲是因為明白內心嘈雜的聲音、許多的訴求、委屈不平…在那公義正直的神面前,都顯得無意義、沒價值,並且都沒必要了,知道祂了解,祂明白。」

「掀開障礙物」見神

「耶和華的話試煉他,直等到他所說的話應驗了」(詩105:19) 這話其實是指考驗與試煉,即「煉淨了自己對神的確信」。加爾文說:「真敬虔除非經過試煉,否則不能完全從假敬虔分別出來。

剛過去的夏令會主題是:「繁囂中的憩息」,生命需要反思沉澱期。我們若要在靈命上進深,追求有深度的生命,有時需要停下來,容讓生命有沉澱的機會,拆去華而不實的包裝,學習掀開障礙物,去認識自己、去面對真我;拆卸那些阻礙自己面對神的樊籬,面對面見神,才能夠真正的認識神。

 

                             

 

 

 

 

 

效法基督的捨棄

March 24-25, 2018
歐陽鑽玲傳道

 這個主日是「棕枝主日」,記念昔日群眾揮舞棕樹枝,夾道歡迎主耶穌榮耀進入耶路撒冷,及祂將要承受十字架的苦難的最後一週時間。聖經說:「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 )

主耶穌「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中文標準譯本(CSB Traditional)的翻譯是–「雖然他就是神本體的存在,卻不把與神同等看做是一件要強抓不放的事」。

基督本有神的形體,祂本來就是至高無上的神,他本應受到尊崇,極有權享受人們對他的敬拜,但是他沒有堅持、死抓住不放祂的權利,反倒降生成為卑微的人,紆尊降貴、捨棄應有的權利,以自己的犧牲去為我們這些不配的罪人成就了救恩。

讀到一則留存佳話,願在此分享:據《桐城縣誌》記載,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其後清朝名臣張廷玉的父親)的家人因重修府邸時,與鄰居吳家為了圍牆發生了爭執,家人飛書京城,要當时在京作高官的張英用權勢擺平吳家,為其家人撑腰。張英收到書信之後,隨即回了一首詩: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書,主動退讓了三尺,而鄰居吳氏深受感動,也退讓三尺,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六尺巷」。這個美談一直流傳至今。

我們活在這個強調民主、人權、自我的時代,爭取應有的權利是對的,但這不是生命的全部,更不是信仰的全部。我們有時要為著成全更高的理想,為著更深度的信仰要求,而超越權利、放棄權利,學效主的犧牲、捨棄、體諒、包容,以活出神美善的見證。

從「六尺巷」的典故可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因著不堅持自己的權利而得著和解,我們的主更為我們樹立了放棄權利而成就了神與人和好的典範。我們若說要跟隨主耶穌的脚蹤而行,就要不停留於講論,乃在於實在行出來。

 

「鐘聲信息」

July 08-09, 2017
歐陽鑽玲傳道

近日提起英國,不期然會令人聯想到英國在不到3個月之內接連發生的幾宗事件,如:在倫敦巿中心的倫敦橋(London Bridge),有激進份子駕車撞傷途人和持刀連環襲擊人的事件、以及英國倫敦西部一幢24層樓高的Grenfell Tower大樓起火,轉瞬間點燃整棟建築物,共奪走了79條人命的事件。這都是駭人聽聞的新聞。
撇開那些令人矚目及感到不安的事件,曾到英國旅遊者,對於倫敦著名地標之一的大笨鐘 ,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景點。我們剛慶祝加拿大立國150週年,大笨鐘的建成比加拿大立國還早,見證了不少世代的變遷。

  1. 倫敦地標 – 大笨鐘,鐘樓 (Big Ben – the Clock Tower)

大笨鐘座落於倫敦西敏宮北端,在泰晤士河畔,於1858年4月10日建成,高320英尺,大笨鐘直徑7米,重13.5公噸,為英國最大的鐘,是世界第三高鐘樓。鐘樓原先只指鐘塔內的銅鐘,但後來演變成指整座鐘塔,外牆上有四面巨大的鐘表朝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針有14英尺長,國會開會期間,鐘面會發出光芒。2009年6月1日,歡慶啟用150週年。2012年6月26日,英國政府宣佈為慶祝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登基60周年,將大笨鐘所在的鐘樓正式改名為伊利沙伯塔。

  1. 鐘聲提醒 – 要仰望神,靠主大能行每一步

大笨鐘用人工發條,每15分鐘響一次,每隔一小時報時一次,鐘聲是經由長期設置在鐘樓內而連接着廣播大樓的擴音器傳送的。
大笨鐘的鐘聲以報時聞名,不少門鈴也喜歡此旋律作鈴聲。此外,在曾是英國殖民地香港,不少學校都使用其鐘聲作換課鈴聲。
可是,鮮為人知的是,陳列於鐘樓內的“歌詞”顯示出早已被人遺忘的鐘聲背後的含義。大笨鐘的鐘聲源自韓德爾的“彌賽亞”神曲中“我知我的救贖主活著”的旋律。歌詞其後陳列在鐘樓內:

Lord through this hour be Thou our guide;
So by Thy power no foot shall slide.
「時刻求主,指引我路,靠主大能,不致跌倒。」(中文譯詞)

歌詞引發自詩篇37:23-24:
“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

他雖失腳也不致全身仆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和合本)

大笨鐘自1859年5月31日以來,迄今仍每天提供精確報時。時鐘每次敲嚮,悠揚的鐘聲所傳達的信息就是:提醒每一個聽到鐘聲的人,要時常仰望主,每事倚靠主去做,以神的心意行事為人。願這信息也成為我們時刻的提醒 – 每分每秒,祈求上主導引,靠主大能,不致傾跌。

大笨鐘自1859年5月31日以來,迄今仍每天提供精確報時。時鐘每次敲嚮,悠揚的鐘聲所傳達的信息就是:提醒每一個聽到鐘聲的人,要時常仰望主,每事倚靠主去做,以神的心意行事為人。願這信息也成為我們時刻的提醒 –每分每秒,祈求上主導引,靠主大能,不致傾跌。

       

 

手傷隨筆

March 25-26, 2017
歐陽鑽玲傳道

前一陣子我不慎跌傷手部,左手掌及手腕因骨折及有碎骨而需打石膏並戴上護手。這段時間實在有不少體會,在此願與肢體們分享。

  1. 一.神創造的奇妙

手傷之初,手部的痛楚曾影響睡眠,晚上睡覺也偶然會痛醒。神造人真是奇妙及週詳,連身體受傷時會有痛的感覺也是恩典。若非受傷之處會痛,我們就不知道要多加保護了。那些被痲瘋病菌侵蝕了神經系統而失去痛楚感覺的病人,往往會造成四肢受損傷,甚至殘缺。神啊,痛的感覺也是祢給人類的保護功能,祢真奇妙!

我在另一方面的體會是,醫務人員對病人的護理其實很有限。醫生只能替我透過X光顯象看到受傷的情況而加以護理,但要受傷的部份痊癒還須骨骼自行修補癒合。這也是神創造的奇妙。一部機器若出了毛病必須找匠人修理,它不會自然地好起來,但身體有了損傷病患,神卻賦予人有修補醫治的功能,藉著休息,身體會痊癒,神造人身體真是奇妙!

  1. 二.肢體的配搭性

林前12:24-26論到身體器官的一個也不能缺少,彼此的相連性及互補性,我在手傷期間更深體會這方面的真理。我很感恩,由於自己是右手便利的,這次受傷部位是左手,影響沒有右手的大。可是,原來缺了一隻手,在生活上最基本的動作也會有相當程度的困難,駕車、穿衣、洗澡及日常生活起居的運作也做不來,引致很大的不便,使我更明白教會中肢體關係彼此配搭及互補的重要。很感謝神賜弟兄姊妹,在這期間成了我的「左右手」給予我不少的幫助。

  1. 三.肢體關懷之美

手患期間深感主內的情誼、肢體關切之美。來自弟兄姊妹的一聲問候、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張問候咭、一碗滋補的湯水和貼心的食品… 在在流露著主內情誼的溫馨甘美。神啊,祢賜肢體,表達祢的愛,真是美好!

  1. 四.今日不知明日事

每年在年終講道時,我總離不開「明天不在自己手」的題目,這次真的在自己身上體會到。受傷那天,本來已預備了週一姊妹查經內容,可是即管作好準備也因需到醫院接受治療而無法分享。真的,我們連下一步、下一小時有甚麼事情發生也不能掌控,我們只應說:「主若願意,我就可做這事、做那事」(雅4:15)

 

「設防」 (2016-11-19/20)

November 19-20, 2016
歐陽鑽玲傳道

          今年八月的新聞佈導「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兩人被猛虎襲擊,導致一死一傷。據消息,該私家車進入猛獸區時,車上是一家四口。當時其中一女乘客私自下車後受到老虎攻擊;丈夫曾下車營救無果,後返回車中。其母最後衝下車想救女兒但被老虎襲擊致死。另一名乘客為小孩,一直留在車上,未受傷。

         很多人在網上發表評論,主要責備私自下車的女遊客,稱其「任性」。有人怪當事人的丈夫,是否鎖好了車窗?亦有人怪老虎。網上一片呼聲,呼籲放過涉事的老虎。受傷的女遊客受到更多的是責備而非同情,因為這是常識 –猛獸在該區域敞放遊晃,對於遊客本身就有潛在危險,遊客該有危險意識。

A. 謹守 – 應具危險意識,勿鬆懈
動物園允許私家車進入猛獸區前已作提醒,也明令禁止遊客在野生動物園區下車,不准遊客隨意投擲食物。進入猛獸區域,遊客本身應具危險意識,被猛虎襲擊,不是不知有危險,而是鬆懈了戒備的心,或因分心注意其它問題而失掉戒心。
讀彼得前書,「務要謹守、儆醒」(彼前5:16) ,就是提醒基督徒應具危險意識,勿鬆懈。聖經早已提醒我們,魔鬼從不放鬆機會攻擊基督徒、攻擊教會、要叫我們失敗跌倒,我們必須存戒備心。要「謹守」即小心看守,作好防衛,切勿輕敵,不能稍有鬆懈,否則會被打倒。

B. 儆醒 – 要守望,以禱告防守
在弗6:18-20保羅亦提醒我們,切勿疏於防範,以禱告防守,為自己守望,也為全群守望 (徒20:28) 。為自己的靈性設防、為自己與神關係禱告,也特別為自己的弱點守望禱告,免留生命中破口,讓魔鬼有機可乘、為家人禱告,祈求神保守。聖經教導我們要為傳道人禱告 -「也要為我祈求,使我傳講的時候,得著當說的話,可以坦然無懼地講明福音的奧祕」。你可在每週有為牧者傳講的信息禱告嗎?聖經也教導,要「恆久警醒,為眾聖徒祈求」(弗6:18-新譯本),你可常有為教會禱告?為有事奉的弟兄姊妹祈禱,為教主日學的、為長老執事、為詩班員、為團契、為所有的部門祈禱 … 那裡疏於防守,那裡就有破口讓魔鬼有機可乘,攻擊我們。讓我們同來為自己的家庭、為神的家守望,以禱告堵住破口,靠禱告行事。

佳美的腳踪 (2015-10-31/11-01)

October 31-November 1, 2015
歐陽鑽玲傳道

最近,讀了幾則感人的宣教故事,對自己激勵不少,很想和大家分享。

1865年戴德生在倫敦以中國內地會的名義把十英鎊存入銀行,標致著中國內地會的成立,要求差派24位宣教士前往中國24省傳福音。有人問:「十英鎊怎能差派24位宣教士呢?他說十英鎊加上上帝的應許,事就可以成了。」

「19世紀末,內地會已經發展成在中國規模最大的一個傳教差會。戴德生去世前,內地會的宣教士已增至828名,分別來自英國、美國和北歐國家,散布在中國十八個省份,北至蒙古,西北到新疆,西南至雲南。信而受洗者達2500人」

第一個內地會的宣教士曹雅直(George Stott)是瘸腿的,戴德生問他:「你只得一條腿,怎能去遙遠的中國呢?」他回答說:「我去,是因為有兩條腿的不去。」戴德生又問:「中國人很強捍,他們會迫害宣教士,你得一條腿,怎能逃生呢?」他說:「我沒想過要逃走。結果他去了溫州,燃點了溫州,日後溫州成為中國的耶路冷。」

另一個值得記念的是馬禮遜宣教士,是第一個來華的宣教士。他看見中國人多,他說若中國人排隊在他面前經過,至少要花數以百年才可走完。他問神為何佔世界三份一人口的中國竟沒有人去宣教呢?神回答說:「你就是我所差派的人,你去吧!」

在出發前的一天,他在日記中寫著:「求主幫助我得到基督的恩賜,讓我不忘記有一場仗要去打,有一場賽跑要去跑,有一項重大的使命要去完成,有一項債我要還,直到我去世的時日。」

年輕的馬禮遜,忍受著親人的不諒解,就這樣獨自踏上征途。在旅途中,有一位商人嘲諷馬禮遜說:「馬禮遜先生,你真的指望自己能夠改變偉大的中華帝國的偶像崇拜觀念嗎?」馬禮遜以異常堅定的口吻說︰「先生,我不能,但我相信我的上帝能。」

短短四年中,好友米憐牧師夫婦及其摯愛妻子相繼病逝。1822年亦因大火,馬禮遜牧師大半的財物被燒毀,為馬六甲印行新約聖經而準備的、價值一百英鎊的紙張也付諸一炬。他在日記寫著:「九年前的昨日,我們夫婦倆歡迎米憐夫婦到澳門。如今,我們四人中的三人都不到四十歲就離開人世了,只留下我孤苦伶仃地生活。」經歷如此的生離死別的痛苦,他沒有埋怨神,相反的,他卻說:「然而,主的旨意是美好的,他們都是在福音的應許和盼望中去世,而且都是死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在戰場上捨棄身軀,忠於救主的大業,直到最後一天,他們沒有一個臨陣逃脫,這教我滿心喜樂,即使愛妻瑪麗,也是回到中國才離世的。」

教會本季正在研讀使徒行傳,我們看見昔日的信徒靠著聖靈的大能,為主傾倒生命,奮勇傳福音。願使徒及宣教士義無反顧獻上生命的見證,激勵我們繼續為神的國度而擺上,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合一」的反思 (2014-11-01/02)

November 01-02, 2014
歐陽鑽玲傳道

報章及新聞最近常出現「撕裂」一詞,從撕裂現象引起了自我的反思。其實,這種令人心痛的「撕裂」現象不但出現於不同政見上,也常出現在人與人相處之間,甚至連基督徒也不例外。人常容易會因不同意見而彼此不能接納,甚至因著堅持正義而與人劃清界線,形成非黑即白、非我族類的排斥,造成彼此之間的分裂。

讀以弗所書第二章,最抓住我心的是– 基督正是為修補破裂關係而來世上,祂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人分裂、使人互相敵對的圍牆」。參考一個譯本的譯法:「藉著十字架上的死,基督終止了這種敵對的形勢」(弗2:16),基督的死就是除去人與人之間的阻隔,使人與神和好,也使人與人和好。主既甘願為成就修補破裂關係而付出重大代價,因此,任何人與人關係的「撕裂」都不是主的心意,也會令主的心傷痛。

天地的主,宇宙的大君王,竟然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無條件地犧牲自己,為的是要帶來人與神的合一,也為要帶來人與人的合一,可見神如何看重「沒有阻隔的關係」?

弗4:1 聖經提醒我們,要「竭力持守聖靈所賜的合一」(新譯本),可見要實踐合一的生活並不容易,必須用勁,時刻放下「自我執著」,靠著聖靈才可做得到。在腓立比書中清楚可見,基督以身示範,祂即使比我們更可以行使自己應有的權利,祂卻甘願為愛而放棄「自我的執著與堅持」(腓2:5-7),讓我們在主的愛裡彼此勉勵,學效基督的自己放棄,以達成人與人彼此的相和,以保持基督身體的合一,成為彼此的祝福,教會就能見證福音改變人生命的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