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期待夏令會 (2016-04-16/17)

April 16-17, 2016
龔敏光牧師

回想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參加列宣家的夏令會,感覺到好像一個大家庭,老中青及小孩一同聚集,英文部與中文部一同大合照,當時我們在西三一大學舉辦,環境優美和食物豐富。過去三次夏令會我們又回到這美景!

踏入2016年,教會的夏令會發展到另一個新里程,就是第一次有兩文三語的聚會。我們邀請了三位講員,分別是普通話的莊百里牧師,廣東話的吳振智牧師,及英文的Isaac Quan牧師。他們都有宣教經驗及大使命的負擔。正正設合我們今年的主題: 「擴張你的帳幕,堅固你的橛子」。

感謝神,今年我們再次能到美國華盛頓州的Cedar Springs Christian Retreat Center 聚會,而時間正是夏天最好的時間(7月15日至17日)。聚會由星期五黃昏一起聚餐開始,到星期日下年四時半左右完結。當中講員會負責四堂信息,挑戰我們如何擴張列宣家的帳幕,堅固我們的橛子。

今年夏令會有黃永衡弟兄作主席統籌及廣東話的代表,也加入普通話的代表徐金生弟兄,及英語代表李敬亞弟兄。加上教牧團隊的協助,我們希望能讓參與營會的弟兄姊妹打成一片,營造家的氣氛。

以下是我們團隊的預告:

一個主題:   「擴張你的帳幕、堅固你的橛子」。三個講員但同一主題,同一目標。
一同敬拜:    一同聯合以兩文三語敬拜,不分語言,就像啟示錄 第五章天上敬拜的場面。
一同用膳:    透過用膳時間讓我們打破隔膜,彼此認識,享受在耶穌裡的團契。
一同遊戲:    透過精心設計的遊戲,建立團隊精神。透過晚上輕鬆愉快的營火會,彼此分享,互訴心聲。
一同回應:    一同聚集分別對信息的領受及回應,彼此鼓勵。

弟兄姊妹,請為夏令會的籌備工作祈禱,為講員預備信息祈禱,為自己能參加夏令會祈禱,為我們能打成一片,同心合一祈禱。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神 (2016-02-06/07)

February 06-07, 2016
龔敏光牧師

         自冬至(12月22日)以後,不經不覺又到了立春(2月4日)。每天發覺日照期加長,實在令人振奮。又適逢本年的家庭日假期剛好是農曆年初一,在這裡祝大家新年進步,主恩滿溢!

春天是四季之首,日照、降雨也增多了。天氣也漸漸回暖,適合春耕,對於農夫來說就是重新啟動的時刻,可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農夫把握時機翻土、播種,預備將來的收成。

有人把握時機,留意各樣的機票、旅遊優惠,為自己安排計劃行程。有人需要探親,需要照顧年老的父母,有人需要散心,在繁忙的工作中與家人或好友共度美好的時光。這確是美事,因為神也喜悅人在勞碌中吃喝快樂(傳8:15)。除了這些外,你可有其他計劃嗎?

弟兄姊妹,當我祝你們新年進步,我心裡是禱願你們在主裡面成長,更深認識神,經歷神。箴言2:1-5有云:「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他,如尋找銀子,搜求他,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

在新年始開時,我們有否計劃進深認識神?聖經常常提醒我們要把握時機認識祂,與祂親近,做神所喜悅的事:

  • 向神禱告:詩32:6 :「為此,凡虔誠人都當趁你可尋找的時候禱告你;大水泛溢的時候,必不能到他那裡。」
  • 晝夜思想:詩119:147-148:「我趁天未亮呼求;我仰望了你的言語。我趁夜更未換將眼睜開,為要思想你的話語。」
  • 常記念主:傳12:1:「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
  • 管教兒女:箴19:18 :「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

從2月10日開始,教會推動40日預苦期靈修計劃,透過馬可福音作默想與反省。我鼓勵弟兄姊妹齊齊參與。

弟兄姊妹,在我們生命中,時間是神給我們最寶貴的資產,它不能像其他東西可儲存起來,留為日後使用。事實上,我們不能操控時間,也不可預知自己還有多少日子。所以,我們必須好好珍惜並善用。要記著生命長短,不在乎人,乃在乎神。謀事在人,成事在神。我們要認定「一生之計在於神」。最後以下列神的話語共勉。

  • 箴3:5-6:「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 雅4:13-15 :「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或做那事。」

 

平安夜的真平安 (2015-12-19/20)

December 19-20, 2015
龔敏光牧師

平安夜,聖善夜!
萬暗中,光華射,
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

「平安夜」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聖誕歌。它給人心靈安舒,帶給人類希望,因救主已為世人降生。但是聖經記載當基督降生的日子,希律王和耶路撒冷合城的人都感到不安(太2:3)。這說明不是每一個人因基督降生都得著平安。
房屋的窗,本來是讓神所造的太陽光射進屋內,給人光明及溫暖。又讓人可觀看窗外神所創造的大自然。有人因心裡恐懼,怕被人監視、被人看見,就索性把家裡的窗簾長期落下,不讓人看見自己。在炎熱時,打開窗戶,可讓空氣流通,降低室內溫度,有些人因曾被賊人入屋偷竊,夜裡睡眠也恐懼,不把窗戶關上就不能入睡。有些人在路上沒有平安,因他曾遭遇車禍,令他駕車時蒙上陰影。基督徒也會面對恐懼,也有失去平安的時候。

當我感到沒有平安時,我會從三方面檢視自己:

1. 有沒有安靜獨處?

在這充滿電子科技聯繫的世代,人的生活節奏快而緊湊,寂靜時刻似乎令人感到不安,冷場的時刻被視為沉悶。當你有這種感覺時,就需要重新檢視你的生活時間表。詩篇63篇記述大衛在曠野的經歷,他曾經被掃羅王追殺,掃羅天天要尋索他。大衛應該是充滿恐懼度日,但他卻得著平安,並且在困難中讚美神。當大衛最孤單的時候,就是他與神獨處最親密的時候。因為他單單仰望神,感受到神的同在。所以,當我們感到不安或恐懼時,就是當向神傾心吐意的時候,哈拿因不育而心裡愁苦,獨自在神面前傾訴她的苦情,後來神安慰了她(撒上1:10-20)。我們也看到在福音書裡的主耶穌,無論祂有多忙碌,祂總有時間與父神獨處。親愛的弟兄姊妹,無論我們落入怎樣的光景,要記著「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主動來到神的施恩寶座面前傾訴。

2. 有沒有清晰對焦?

當失去平安時,讓我們再一次思想神

• 認定神是美善的
雅1:17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 認定神是信實的林前10:13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 認定神是慈愛的
詩63:3 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

3. 有沒有全然倚靠?

有時候我們沒有平安,是因為神沒有應允我們的禱告。但當我全然倚靠,任憑神怎樣安排,我都願意接受,不再堅持上帝要照我的心意成就時…我就感到莫名的釋放與平安。正如保羅的名句: 「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1:20) 正如我初學游泳時,害怕被水淹沒而窒息,我越是掙扎,就越向下沉,但,當我完全放鬆,相信水能把我浮起,我就經歷到水的浮力。

願我們在主裡面都能得著真平安,祝願大家聖誕快樂!

小城故事 (2015-10-24/25)

October 24-25, 2015
龔敏光牧師

記得去年九月尾,我和師母到英國倫敦探望丁建玲宣教士,並與她一同前往利物浦,服事當地華人教會。今年決定再訪倫敦,我們與丁建玲宣教士同往北愛爾蘭的首府貝爾法斯特(Belfast)。與溫哥華相比,貝爾法斯特像個小城市,生活寧靜。鄉郊地方甚多,駕車離開市區不遠,便看到綠柔柔的丘陵地,青草地上躺臥著一群一群的白綿羊,甚有詩篇二十三篇的意境。

貝爾法斯特只有一間華人基督教會,會眾大多從事餐館或外賣店行業。從業員大多是星期一或星期二休息。自從牧者四年前離職後,現在還未聘請到牧師,教會一直由一班忠心及愛主的長執帶領。講壇信息都是由英國、歐洲或其他路經的牧者供應。雖然如此,我看見神祝福這教會,因為他們注重福音工作及門徒訓練。現在他們的國語崇拜繼續增長,有年青夫婦帶同兒女一同敬拜。他們正計劃擴堂。

神給我事奉機會在主日國語堂崇拜及粵語堂崇拜講道,並於星期一前往利馬瓦迪華人福音堂分享福音信息。星期二於教會友愛小組分享。除了崇拜講道的信息是我未出發前在溫哥華預備好了,其他聚會的信息都是聖靈感動,在旅途中預備的,然而神施恩的手幫助我,靠著神的恩典,當中的弟兄姊妹對信息反應良好,覺得有幫助,我為此感謝神!我感受到神與我同在,再一次經歷到「我不能但祂能」。

在整個事奉旅程中,有兩對夫婦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對是接待我們,比我們年長的峰哥峰嫂,他倆各自打理一間餐館,餐館內以聖經金句為佈置,他們容讓員工有機會參加查經及福音聚會,更常常為教會提供膳食支援,特別是對國際留學生的福音工作有負擔。此外,峰哥也是歐洲及世界華人基督徒餐館福音事工的董事,他倆曾遠赴中國,訓練當地的殘障人士開餐館,協助他們建立社會企業,自力更生。在他們身上我獲益良好多。親愛弟兄姊妹,若神能使用峰哥峰嫂,祂也能使用你,在你的職場上見證神及傳揚福音。

另一對是較我們年輕的夫婦,是Jacky和Cindy,他們居住在貝爾法斯特以北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小鎮利馬瓦迪(Limavady)。這個小鎮半小時車程範圍內有不少華人散居在其中。Jacky 年青時從香港來到這個地方留學,因為學費便宜及有親戚照應。畢業後留下從事餐飲業。後來更在這小鎮的商場內自置物業經營餐館。信主後,他在牧者的鼓勵下把商場內物業的一部分改裝成一個社區福音站,成為附近華人一個聚會點。Jacky和Cindy 熱心事奉主,定期舉辦聚會。我們到訪時正值是他們舉辦的中秋節聚會。神感動我在他們中間分享以「團圓」為主題的福音信息。從他們身上,我想起創世記中約瑟的故事,神差派Jacky和Cindy到利馬瓦迪,成立福音站,成就今日的光景。

弟兄姊妹,藉著這些小城故事,讓我看到神在世界不同角落,使用那些願意受差遣的人,我們是否願意活出受差遣的人生?以此話共勉。

弟兄姊妹,藉著這些小城故事,讓我看到神在世界不同角落,使用那些願意受差遣的人,我們是否願意活出受差遣的人生?以此話共勉。

 

你預備好了嗎? (2015-09-19/20)

September 19-20, 2015
龔敏光牧師

作為地上的公民

近來看電視新聞,經常聽到跟「預備」有關的信息。有一個聯邦大選的廣告,說某政黨領袖還未預備好,他還年輕,沒有足夠經驗帶領國家,我們不能把加拿大交給他管治。這個廣告再次令我反思我們預備好了嗎?一個好的國家元首能帶領國家走向更好的未來。所以作為加拿大的公民,我們有責任選出合神心意的領袖,按神的法則及規範治理國家。為了這場選舉,我們預備好了嗎? 我們知道那一日是聯邦大選嗎? 我們認識到每一個政黨的政綱嗎? 我們有否為在位掌權者恆常禱告嗎 (提前2:1-2) ?今期號角月報(九月份)有相當篇幅分析,幫助我們作準備。當中有三大政黨的政綱比較,內頁有以「投票選出神所命的掌權者」及「如何在加拿大大選中投票?」為題的文章。此外,以賽亞團在十月三日的週會以「國事、家事、教會事」為題邀請了基督徒社關團契代表盧維溢牧師為我們講解如何預備聯邦大選,歡迎參加。讓我齊齊備預,齊齊參與,盡基督徒作加拿大公民的本分。

作為天上的公民(腓3:20新譯本)

除了地上的公民的身份,我們也是天國的公民。聖經裡不少地方提醒我們要好好預備進天國。在舊約利未記19:1-2神自我啟示祂是聖潔的神,所以祂要求我們一樣要聖潔。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到了西乃山腳時,神要他們先要自潔,預備好了神才降臨,傳授他們律法。 出19:11 「到第三天要預備好了,因為第三天耶和華要在眾百姓眼前降臨在西乃山上。」在新約聖經提後2:21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保羅提醒我們要自潔,他要求我們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我們要常常以信靠順服的心讀聖經,讓神的話語洗滌我們的心靈,讓聖靈充滿,主導我們的生命,使我們得與神的性情有分 (彼前1:4),成為潔淨的器皿,合乎主用。

主耶穌離世前曾告訴我們祂去為我們預備地方 (約14:2-3),祂應許我們會再回來接我們到祂所預備好的地方,與祂永遠同在。若祂已預備好了,我們是否也預備好了見祂?昔日以色列人背道,先知阿摩司警告,神要審判其子民:「以色列啊,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啊,我既這樣行,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摩4:12) 最後,以傳道書12:13-14「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作互勉。

 

主裡合一的同路人 (2015-08-08/09)

August 08-09, 2015
龔敏光牧師

上週六早上開車將到教會時,發覺No.1 Rd.夾Williams Rd.的紅綠燈壞了,心裡突然一沉,想教會也可能停了電。當進入教會時,除了緊急燈著了外,教會內漆黑一片。查問之下,原來教會已停電達一個小時,週六崇拜執事陳建新弟兄與我商量後,我們決定把崇拜轉移到樓上200號室進行,因為那場地是光線最充足的地方。而原先在這房間聚會的以賽亞團,則甘心樂意地即時轉到體育館進行。

在距離崇拜還有約三十五分鐘,我們立刻行動,有些弟兄姊妹馬上在200室擺放足夠坐椅(按:週六崇拜聚會人數由160人至200左右)。由於不能用投影機,詩班決定馬上改唱生命聖詩,我們的弟兄姊妹擺放完椅子後,便到大堂拿生命聖詩詩集,放到坐椅上。

週六崇拜有較多行動不便的長者參與,由於電梯不能操作,他們亦耐心在樓下等候,週六崇拜的執事同工們協助他們上樓梯,每一個都順利入座。

距離崇拜還有約十五分鐘,司事已在門口派發崇拜序表,弟兄姊漸漸進入200室內安靜等候,由於沒有空調而房間內的窗門只能有限度開啟,令空氣流通不足,開始混濁,房間氣溫開始上升,有些肢體以秩序表作扇,自製涼風。

距離崇拜開始還有約七分鐘,我帶領會眾為崇拜祈禱,為能聚集一起敬拜感恩,求神讓電力恢復。詩班亦在隔壁的201室作最後排練。

十一時零五分我們開始一個不一樣的崇拜,主席帶領我們一起以生命聖詩讚美神,詩班亦沒有像素常一樣穿上詩班袍。當崇拜流程去到詩班獻唱一環,詩班為我們獻上詩歌「主裡合一」。獻詩完畢後,電力立時恢復。燈光、冷氣、麥克風、投氣機立刻運作。我馬上把預備好的手提電腦連接上投影機,開始傳講信息。我對弟兄姊妹說,今天我們正上演了一幕主裡合一的見證,呈獻給我們上天的父。

我為此獻上以下感恩:

感謝神讓弟兄姊妹,同心合意,各盡其職,預備敬拜。

感謝神,會眾們在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下仍然安靜進入敬拜。

感謝神,我們坐滿了整個200室,在主席帶領下以洪亮的歌聲讚美神。

感謝神,在讚美歌聲後電力立即恢復,每個人能在舒適的環境下聆聽上帝的話語。

感謝神,讓我們一起體會兩個比一個人好的道理,能在主裡合一互相扶持,彼此成為屬靈成長上的同路人。

 

 

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天父必看顧你!(2015-06-20/21)

June 20-21, 2015
龔敏光牧師

我家前門的通道有一行植物,有杜鵑花和繡球花,它們生長茂盛,向上及向橫伸展,令通道變得狹窄,師母一日下午拿起剪刀來修剪樹枝樹葉,而我在樓上休息。突然聽到她的尖叫聲和動物的尖叫聲,我便急忙跑到窗邊看個究竟。只見一隻小鳥圍繞著師母飛翔,從左到右,從右到左,一邊飛,一邊尖叫,好像在宣示主權,維謢牠的領土、領空,而師母卻因此受驚。看見這情境,我突然醒悟,我呼叫師母不要再剪,立即遠離,可能樹裏面有雀巢,於是我到屋外那樹叢查察,細看樹叢裏果真有一雀巢,有一隻雀媽媽坐在上面,正在孵蛋,而那雀爸爸正是守護者,試圖驅趕牠的敵人,就是師母。自此之後,我們一家都非常小心,每次出入正門,都是靜靜地,避免打擾牠們養兒育女。過了一段日子,我觀察到雀巢裏出現四隻幼雛,雀爸爸殷勤地覓食,把蟲送到牠們的嘴裏,而雀媽媽在雀巢旁守謢。幾日前,師母又拿起剪刀來修葺旁邊的其他樹叢,那雀爸爸立刻採取行動,向師母轟炸,試圖把雀糞射向師母,幸好沒有命中。我取笑師母說,牠一定是點了你的「相」。

這幅圖畫讓我想起父母的偉大,他們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今日藉父親節向我的父親及所有父親致敬。與此同時,這幅圖畫也讓我想起我們的天父上帝。像雀爸爸一樣,天父為祂的兒女爭戰,不容仇敵侵害他們。在出埃及記 14 章記載,神把以色列人帶到紅海邊,以色列人看見法老帶著他的馬兵及戰車追趕他們,就非常懼怕,向耶和華呼求及向摩西發怨言。摩西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必須安靜,不要作聲。」(出 14:14)於是在以色列營前行走的神的使者,轉到他們後面去,雲柱也從他們前面轉過去,立在他們後面,分隔埃及營和以色列營,使整夜彼此都不能接近。最後,神把法老軍兵葬身紅海之中,以色列人卻安然渡過彼岸,這一幕讓以色列人經歷神的可靠!

像雀爸爸一樣,天父知道祂兒女的需要,按時供應他們所需。從舊約到新約,這位神都是一樣的,像昔日被主母撒萊苦待的夏甲怎樣被神看顧而稱神為看顧人的神(創 16:13)。主耶穌也曾這樣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太7:11)

我們的父母會日漸衰老,不能像從前一樣保護我們,但我們的天父卻是大有能力和大有憐憫,讓我們常常倚靠天父,常常到主恩座前求,常常親近祂。

禱告的母親 (2015-05-09/10)

May 09-10, 2015
龔敏光牧師

在我生命中,有兩個對我很重要的女人。一個是我的妻子,另一個是我的母親。在成長中我感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愛,照顧我的衣食住行。我感謝神,我信主後不久,便向父母傳福音,他們接受了主耶穌基督為他們的救主。母親信主後,第一樣她學會的就是為我這個兒子禱告。由於我移民溫哥華,而她身在香港,不能像從前一樣在香港那樣關愛我,唯有向全能的上帝禱告,求神保佑我。

說來慚愧,很多時候都是母親來電問候我,多於我致電給她。每次談話,她都會問及我的近況,特別關乎我的事奉。她會把我講道和其他事奉的日子寫在日曆上,按時每天為我祈禱,使我在事奉上得力。我心想,世上還有誰比母親對自己的兒女更掛心?我相信這是神奇妙的作為,讓嬰兒在母體內懷胎達九個月,加上出世後由母親餵哺母乳,讓母親跟孩子有著獨特的連結關係。母親實在是我生命中的禱告勇士!為此我要公開要表揚她:「媽媽,我多謝妳!為妳感謝神!」

聖經中不少神僕,背後都有一個禱告的母親,支持他們的事奉,先知撒母耳背後的哈拿,主耶穌背後的馬利亞。在教會歷史中,第四世紀的神學家奧古斯丁,曾經是一個信奉異端的摩尼教徒,過著荒淫的生活。他母親孟尼迦去找主教幫助,主教這樣回答:「暫時由他去罷,你能做的就是禱告…你的孩子將因你的禱告和眼淚而得回來。」孟尼迦專心為兒子禱告,九年後他脫離摩尼教,十五年後他與同居的情婦分手,神應允這位堅持禱告的母親。

我們當中為人父母的弟兄姊妹,倘若你的兒女現在離開神或還未信主,或沉溺於網上世界或其他罪中,不要灰心,不要放棄,讓我們首先學習成為禱告的父母。願意以一篇禱文互勉。

主啊,我知道照你心意養育孩子是一件我本能所不及的事,我知道我需要你幫助我。我要與你同工,並親自蒙受你的恩賜:即智慧、洞察力、啟示與引導。我也需要你的力量、忍耐及你豐盛的慈愛湧流貫穿我,教導我如何以你愛的方式去愛人。我懇求你在我裡面動工。幫助我能公義、正直地活在你面前。將你的法則指教我,使我能順服你的誡命,行你眼中所喜悅的事情。成為一個敬虔的榜樣。賜我必備的技巧知道如何溝通、教導、並撫育孩子,使我能成為合你心意的父母。教導我如何禱告,並真正為這孩子的生命代求。主啊,你在聖經中說:「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廿一22)我奉耶穌的名祈求你增添我的信心,使我相信你在我的禱告中去引導我的孩子。(節錄自〈如何為你的孩子禱告〉)

列宣家,齊來履行環保使命! (2015-03-28/29)

March 28-29, 2015
龔敏光牧師

            在家裡的家務分工中,我是負責倒垃圾的,專職dirty job。我樂於去做這項工作,因為通常我是最後就寢的一個,而我又覺得特別有義意。尤其是每星期市府收集垃圾的前夕,我就把所有分類妥當的回收筒搬到路旁。

從今年開始,列治文市政府正式規定,在垃圾中不能有食物殘渣、廚餘。市政府給每個家庭一個綠色回收桶 (Green cart)。讓我們可以回收食物殘渣、廚餘,作堆肥用。根據市府的目標,希望在2020年能減少80%垃圾送到堆填區。我非常喜歡這計劃,讓我們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減少堆填區的垃圾意味著減少堆填區的甲烷氣體排放,從而減低溫室氣體的產生,這正是全球氣候暖化的元兇。自從實施這個計劃後,我發覺我家裏佔九成的垃圾屬可循環的東西,真正要放進垃圾桶的很少。我跟一些鄰居分享我的喜悅,他們卻覺得很麻煩,收集時又有氣味的問題,總而言之就不方便。這種心態顯出人的惰性,不願改變生活習慣。弟兄姊妹,不知道你有否面對這問題?

其實,保護環境也是神給人的文化使命。創世記記載神將世界交付予人類去「管理、治理」(創一26-28)及「修理看守」(二15),神委任我們為大地的祭司,作管理看守的工作。為此,我們有責任好好保護世界,履行管家(steward) 的職責。

教會每個週末都有不同的聚會,其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就是茶點時間,我們用完的紙杯、紙碟及食物殘渣隨意掉進垃圾桶裡,我們並沒有分類。原來教會這樣做,已經違反市府條例。可以被罰款。幸好市府給予我們寬限期,直至六月尾。由七月開始,市府就會執法。

關潔玲傳道有見及此,推動教會從四月一日開始回收食物殘渣及紙杯、紙碟。她會從兒童開始,教導他們分類回收。我們成年人也要履行環保使命,以身作則。

所以,當你下星期返教會時,記得把垃圾分類,履行環保使命,作好見證。

事奉神是徒然的嗎? (2015-02-14/15)

February 14-15, 2015
龔敏光牧師

在本週的講道經文裏,我們看到先知瑪拉基時代百姓對神的頂撞。他們說: 事奉神是徒然的,遵守神所吩咐的,在萬軍之耶和華面前苦苦齋戒,有什麼益處呢?

以色列人期望當他們遵守了神的吩咐,在神面前獻祭齋戒,就應得到神的賜福、益處。當他們發覺所期望的沒有得到,反而看到狂傲的人更興旺,好像蒙神賜福。他們就對神就大感失望,以致向神埋怨。覺得自己所作的不值得、所花的時間是浪費,心底裏向神控訴,事奉神是徒然的。

若我們把情況代入今日基督徒的處境,我們確實看到這樣的經驗,當我們遵守神的命令時,往往會吃眼前虧,蝕底,甚至被人排擠。不信主的人可以走捷徑,以不正當的方法營商,或在公司裡不擇手段的向上爬。有時,我們心裏感到不公平,甚至羡慕,心想若我不是基督徒就好了。

神揭示了以色列人事奉神的動機,就是要求神有合理的回報、利益。其實,我們中國人的價值觀也相約,我們為事情做決定豈不是以利益回報行先嗎?試用以下問題反思:

為孩子揀學校,我們以甚麼因素行先?

  • 要進大學選科,所學的東西將來能謀生嗎?
  • 選擇職業時,會考慮薪水,晉升機會?
  • 在日常日活的消費,那裏有平貨,人就蜂擁而至
  • 做義工背後的動機,是否以自我增值,還是回饋社會有優先考慮?

以上的價值觀是相當實際,我並不反對。但當我們潛移默化,把這些價值觀帶進教會,帶進信仰群體時,帶進神的家時,這就不是神所喜悅的事奉。我所指的事奉,不限於在教會裏有崗位的事奉,也包括在職場,家庭各方面以基督為中心的生命見證,也就是使命的人生。

當這些價值觀成為我們主要考慮因素時,事奉神就變成利己的途徑,我們就墮入以色列人所墮入的陷阱。我們的信仰生活自然地就以利益的角度成為優先考慮,自然就會聽到以下問題:

  • 返教會有甚麼益處?
  • 去團契能滿足我的需要嗎?
  • 事奉有甚麼好處?

弟兄姊妹,事奉神乃是我們對神救贖大愛的回應,切勿被消費者主義蒙閉。

林後5:14-15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