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My life under the pandemic

Jul 18-19, 2020
Rev. Collins Kung

Dear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RCAC,

Time goes so fast.  It has been 19 weekends since physical gatherings at church were suspended on March 14/15. I miss you all.  When I recall those days we worshipped together at church, different congregations hustled and bustled in RCAC on Sunday, the picture reminds me of Psalm 122, A Song of Ascents Of David. The psalmist was excited when they can worship together in the House of the Lord. Psalm 122:1 – I rejoiced with those who said to me, “Let us go to the house of the Lord.”.  It is such a grace to be able to worship God together.

As the pandemic continues, physical gatherings have changed to online worship, online prayer meetings and fellowship. My life is about the same as usual with a few changes.

Daily devotion:

The prophet Daniel has left us a beautiful example. He prayed and worshipped God at the same time, same place regularly even King Darius had issued the decree. Daniel 6:10 : “Now when Daniel learned that the decree had been published, he went home to his upstairs room where the windows opened toward Jerusalem. Three times a day he got down on his knees and prayed, giving thanks to his God, just as he had done before.”  I keep my habit waking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draw close to God and start my devotion as usual. On Sunday I worship God at the regular time.

Growth and learning:

The pandemic has driven me to learn and use technology more.  Google has become my technical consultant.  If I don’t understand, I Google.

In addition, there are some online theological courses that I can choose to study. I read a book – 《Coronavirus and Christ》written by Rev. John Piper.  It is a very good book and I recommend it to you. It is a free e-book, available in audio and video versions, an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Under the pandemic, this book can help us to strengthen our faith, bring us back to the core value of our faith, and to focus on our Lord Jesus Christ.

Prayer and caring:

Under the pandemic, physical gatherings are prohibited, some church brothers and sisters felt lonely and depressed because of the lockdown. God reminded me of their needs; I contacted them and cared for them over the phone.  We prayed together for the church. I encourage you to actively care about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in Christ, if God reminds you of them,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contact them.

Offering and donation:

The pandemic has hit all walks of life. Churches and charity organizations are no exception. I am so grateful that my family members are still employed. God moves me to give to help people who are in difficulties locally and around the world. Brothers and sisters, if God blesses you, don’t forget the needs of others. 1 Tim 6:18-19 : “Command them to do good, to be rich in good deeds, and to be generous and willing to share. In this way they will lay up treasure for themselves as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coming age, so that they may take hold of the life that is truly life.”

Physical exercises:

Under the pandemic, I still find time to exercise. I love biking and going on walks nearby. Sometimes, I will go to other areas such as Stanley Park and Crescent Beach.  I enjoy staycation. It turns out there are many local places that I haven’t been before.

May the Lord bless you all, let’s grow together under the pandemic, and keep our body and spiritual life healthy.

Rev. Collins Kung

疫情下的生活

Jul 18-19, 2020
龔敏光牧師

親愛的列宣家弟兄姊妹,

自從三月14/15那週末停止實體聚會到現在,不經不覺已過了19個週末,很想念你們。

回想過往能一起在列宣家一同敬拜的日子,在主日各堂會眾熙來攘往,熱鬧非常。令我想起詩篇122篇大衛朝聖之歌,詩人能一起到耶和華殿敬拜就雀躍興奮不已。詩122:1「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能一起敬拜上帝,全是恩典。

在疫情繼續流行之際,除了由實體聚會轉成網上崇拜、祈禱會、團契。我的生活大致上與平常一樣,但亦有改變。

每日一靈修:

先知但以理給我們留下美好的榜樣,他在王頒布禁令下,仍然保持與神定時定點地溝通,向神敬拜的習慣。但6:10 「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

我仍然維持每天清早起來,與天父親近的習慣,恆常靈修,與素常一樣。每主日定時崇拜。

成長與學習:

疫情驅使我更積極去學習並使用科技,Google 成為我的技術顧問,不懂就問它。

此外,坊間亦有不少網上神學課程,讓我可選擇進修。我也閱讀了一本好書,是John Piper 約翰派博牧師寫的Coronavirus and Christ《冠狀病毒與基督》,在此向大家推薦,是網上電子書,也有聆聽版及視頻版,中英文版都有,免費下載。這書能幫助大家在疫情中堅固信心,重回信仰核心,專心仰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祈禱與關心:

疫情下教會肢體不能實體見面,有些人因長時間禁足而感到孤單,情緒低落,神讓我想起他們的需要,致電問候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一起為教會祈禱。鼓勵大家關心肢體,若神讓你想起某肢體,請不要猶疑,主動去關心他們。

奉獻與捐輸:

疫情下對各行各業的打擊甚大,連教會及慈善機構也不能幸免。我感恩我的家庭仍然有工做,神亦感動我作出適時的捐獻,幫助本地及世界各地在水深火熱的人。弟兄姊妹,若神賜福與你,不要忘記別人的需要。提前6:18-19「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身體的操練:

在疫情下我仍然抽時間運動,我喜歡騎單車,也到附近散步。我也會到大溫其他地區遊玩(如Stanley park, Crescent Beach),享受staycation。原來本地還有很多地方我沒有去過的

願主祝福大家,在疫情下一起成長,保持身心靈健康。

龔敏光牧師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Mar 07-08, 2020
龔敏光牧師

中國人有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儘管我怎樣努力籌算和計劃,其實現或成功與否就取決於天命。

最近短短數月,新冠狀病毒從中國武漢爆發,蔓延到世界各地,令很多人及國家措手不及。有些香港人原先於農曆新年到武漢或湖北省探親或渡歲,結果因湖北及武漢封城,滯留外地,有些滯留的孕婦預產期快到要回港檢查,有些學生希望趕及回港參加文憑考試。有些人被困於遊輪上,等候檢疫,很多人的旅遊計劃告吹,有些歌星取消所計劃的演唱會,很多大型慶祝聚會相繼取消,日本正在考慮是否延期或取消東京奧運會,連我們列宣家也因應疫情的發展,取消了2月23日的迎新會及在本週以較安全的方法舉行聖餐記念主。總而言之,這次疫情打亂很多人的計劃。

在疫情的氛圍下,我們應如何面對?

  1. 我們仍然要為未來計劃,因為沒有計劃,就準備失敗 “if you fail to plan, you plan to fail”。只是計劃時需要考慮各樣因素而作出適當的調整。
  2. 在計劃時要多禱告,等候聖靈的感動及帶領,檢視我們所籌劃的是否是神的心意,要知道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 賽55:8-9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1. 用謙卑的態度把所計劃的交託神,只有全能的神能使我們的籌劃成就, 承認事情最終成就掌握在神手中。
  • 箴19:21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
  • 雅4:13-15 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
  • 詩37:5 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
  1. 就算事情發展並未有照我們所願的成就,我們要堅信神是全能、充滿智慧及至善,必為我們的福祉著想。
  • 太7:9-11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 羅8: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以此話彼此互勉。

 

神的保守護理

Dec 28-29, 2019
龔敏光牧師

神的護理(Providence of God)是一個神學概念,神學家Millard Erickson把這個概念定義為神保守並引導祂所創造之物走向祂預定旨意的持續性作為。神的保守指神維持祂現存的被造萬有。這定義看來抽象,但聖經裡卻是充滿神護理的例子。

希伯來書論到聖子耶穌基督時,說:「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來1:3)。意思是神用祂的權能讓祂的創造繼續存在並且按著祂自己的旨意運行。當我們仰望穹蒼時,日月星晨按著所定的軌道運行;當我們觀看大地時,春夏秋冬按時四季更替。

主耶穌教導我們,環看我們的大自然,就看見神正在護理,令我們不會過分憂慮:太5:25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26.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太5:28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29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這段經文令我們想起【野地的花】這首詩歌。弟兄姊妹,神在天天看顧,保護我們。

詩139篇告訴我們,神在祂兒女身上都有一個計劃,並且祂細心察看,引導扶持:16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17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3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10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最近剛從休假回來,深深體會到神在我身上的護理。我們去遊玩的地方,一年有150天是下雨的,而去的時候,正是雨季。但神對我和師母體貼入微。當我們在室內休息或用膳時,天就下雨,當我們要出外遊玩時,雨就停下來,並且雲中透出陽光。且在最後兩天旅程,天氣和暖並且出現蔚藍的天空,讓我們能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這令我想起【以感恩為祭】這首詩歌:

「你的安排往往多新意,你有豐賞亦會收取,

微細調配中,讓我得益處,現我再看天恩處處。

神呀!你恩典太美妙神奇,配得萬眾稱善!

我要以感恩為祭獻給你,並永記念你作為!」

認識神的保守護理,令我們可以全然信靠。

經歷神的保守護理,令我們可以全然感恩。

盼望一年結束時,我們回顧反省,經歷神的保守護理,齊來感恩。

 

從聖經看萬聖節

Oct 26-27, 2019
龔敏光牧師

萬聖節起源於二千多年前歐洲北部的塞爾特民族(the Celts),他們相信在十月三十一日晚上,「死亡之神」森亨(Samhain)會允許一年內離世的人與邪靈回到生前的住所,好像中國人所謂的「回魂」。活人需以美食「款待」(treat)這些鬼魂邪靈,若鬼魂不滿意安排的話,牠們就會對這家人不利,小則「戲弄」(trick)一番,大則施行咒語、破壞,甚至折磨他們。另一個可以避開污靈攪擾的方法,就是將自己扮成鬼怪的模樣,當邪靈見到自己的「同類」就不加理會,便可以逃過一劫。

後來歐洲在羅馬帝國君士坦丁皇帝統治下,以基督教為國教。教會漸漸把部份風俗聖化。把敬奉死神和幽靈的節期改為記念為信仰殉道的聖徒,定十一月一日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或All Hallowed Day),而萬聖節的前夕即十月三十一日晚就變成All Hallowed Evening,演變成今天的Hallowe’en。

神藉著聖經給我們以下提醒:

神是忌邪的神,不可交鬼、拜鬼、扮鬼,單單敬畏祂,事奉祂:

  • 申4:24 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
  • 申18:9-11你到了耶和華─你神所賜之地,那些國民所行可憎惡的事,你不可學著行。你們中間不可有人使兒女經火,也不可有占卜的、觀兆的、用法術的、行邪術的、用迷術的、交鬼的、行巫術的、過陰的。
  • 太4:10 耶穌說:撒但(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 太10:28 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

只有信靠神才有真平安

  • 約14:27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提防被世界同化

  • 羅12:2不要模仿這個世代,倒要藉著心意的更新而改變過來,使你們可以察驗出甚麼是神的旨意,就是察驗出甚麼是美好的、蒙他悅納的和完全的事。(新譯本)

追求榮神益人

  • 林前10:31-33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會,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

讓我認清自己的身分是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及屬神的子民(彼前2:9),好好教導下一代,不要參與萬聖節(Halloween)。

 

孩子長大了

Aug 17-18, 2019
龔敏光牧師

今天(八月十七日)是兒子結婚的日子,心裏又喜悅但又失落。喜悅是因為他已長大成人,建立自己的家庭。聖經這樣教導「因此人要離開父母,和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2:24),感謝神為他預備一個配偶幫助他。失落是因為他不再與父母同住,不會像從前一樣,天天相見,每晚一起在床邊祈禱。我們正式踏入空巢階段。
回想過去,當孩子還在母腹中,我們已為他認識神,成為敬虔的後裔祈禱。有一次,我晚上在房間讀聖經時,讀到以弗所書「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當時神給我意念,人得救是本乎神的恩典,及因著人的信靠。於是給孩子取名恩信。
孩子出世後,有弟兄姊妹提醒我們,當他要吃奶時,要與他一同謝飯祈禱。雖然那時他甚麼也不懂,我們仍然與他一起禱告。滿了月後我們就開始帶他返教會敬拜神。
我和師母都是初為人父母(按:當時我還未被呼召成為牧者),沒有甚麼經驗教養兒女,只本著聖經的教導,及年長弟兄姊妹的提點,常常為他祈禱:
箴22:6 「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弗6:4「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當他三個月大,我們就為他舉行嬰兒奉獻禮,在吳主光牧師的禱告下及眾弟兄姊妹的見證下,立志按聖經的教導及神的心意教養兒子。兒子在八歲時,在母親帶領下接受耶穌基督為他個人救主。當他十四歲時,在列宣家受浸,成為教會會友。
孩子漸漸長大,進入青春期,我們開始為他將來的配偶祈禱。眼見現今很多的家庭問題,都是由夫妻關係不和開始。聖經說「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箴14:1) 我們教導兒子將來要娶一個在主裡的姊妹作配偶。聖經教導「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林後6:14)。我對兒子說:「若你結識了一個未信的女孩子,而你心裡喜歡她。首先,你要向她傳福音,帶領她信主,然後才可發展進一步關係。」感謝神,兒子把這些話記在心中,向他喜歡的女孩子傳福音,她在佈道會中決志信主,成就今日的良緣。
孩子長大了,組織新家庭,走自己的道路。我常常提醒他「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3:5-6)。祝願兒子一生走在神的道路上,薪火相傳,願神賜福與我家並世世代代的子孫,阿們!

夏令會後感

Jun 29-30, 2019
龔敏光牧師

今年的夏令會雖然在人數參與上未達目標,但參加的弟兄姊妹卻有好的交通,加深彼此認識。今年的早晨讚美操更多了一些年青夫婦及家庭參與,當然也不缺少說普通話的弟兄姊妹。在弟兄姊妹的要求下,我們跳足25分鐘,然後分組彼此為夏令會及營友祈禱。

在休閒時間,我們增添了划龍舟的玩意,在工作人員指導下,教牧與弟兄姊妹合一開槳,齊心划船,快速前進,發揮了團隊精神。無論是在龍舟上或在岸邊觀看的弟兄姊妹,都十分喜樂。

當然,我們最享受的,就是我們的主菜:講道信息及講道後的小組分享。弟兄姊妹分享他們的領受及掙扎,每次分享都以彼此代求結束。

今年廣東話的講員是陳志誠牧師,他已退休,但仍然在夏城(Halifax)華人宣道會協助牧養和培訓。他把「盼望在祂」的大會主題充分發揮,以下是一些重點跟大家分享:

基督教的盼望是…

  • 神自己的信實和應許
    • 源於整本新舊約聖經神所啟示給我們的應許及神信實的屬性。
  • 基於有震撼和改寫歷史的事實
    • 耶穌基督的降生,受死,復活,升天及應許再來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  用於信徒每天的生活、成長、掙扎和爭戰
    •  盼望神的應許終會實現能使們忍耐到底,有內住的聖靈在聖徒裡面,照著神的旨意,用說不出的歎息為我們禱告。
  • 成於基督再來、信徒身體得贖、引進新天新地
    • 我們雖有聖靈初結的果子,但仍要面對試探\試煉,直到主再來時,我們身體復活,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

弟兄姊妹可到RCAC網站,重溫陳牧師的講道信息。盼望耶穌基督在我們心裡成為我們榮耀的盼望(西1:27)。

 

從哥林多前書看屬靈的人與屬肉體的人

April 27-28, 2019
龔敏光牧師

哥林多城位於希臘南北部的交通要衝,是歐亞二洲的貿易中心,有「兩海之橋」之稱。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時建立的,信徒口才知識全備,但這間教會卻問題多多,當中有自誇、結黨紛爭影響教會合一。保羅指出他們仍是屬肉體的(自我中心,隨己意行事),而不是屬靈的(以神為中心,按神的旨意行事),令教會失去向世人見證福音的能力。保羅在本書第十三章寫下愛的篇章,在哥林多教會的處境下,向歷世歷代信徒指出甚麼是愛。

林前13:4-8「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以下從保羅對愛的反面定義,列出屬靈的人與屬肉體的人的分別,盼望成為你我的提醒:

屬靈的人

屬肉體的人

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

· 1:30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

· 1:31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

嫉妒、自誇、張狂

· 3:3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

· 3:20-21又說: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所以無論誰,都不可拿人誇口,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 8:13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 9:23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做害羞的事,求自己的益處,輕易發怒,計算人的惡,

· 5:1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

· 6:7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什麼不情願受欺呢?為什麼不情願吃虧呢?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 10:31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

· 11:28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29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喜歡不義,不喜歡真理;

· 6:9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嗎?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10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國。

與子女同行

March 16-17, 2019
龔敏光牧師

 

上週五陳榮基傳道在約瑟團契分享「信不過三代?」,論到父母與子女如何建立親密而持久的關係,他提到為人父母的四個角色:父母親、導師、朋友、主內弟兄姊妹。這些角色的重要性和比重會隨著子女成長而轉變。神的憐憫,賜我一個兒子,使我可以學習、經歷子女成長的旅程,以下是我個人在這四方面的反省:

父親

作為父親,首要的任務就是成為我兒子的供應者。提供日用的飲食和滿足其需要,就如我們的天父,把日用的飲食賜給我們。

從嬰兒時開始,他一哭就要馬上起來餵奶,那管是三更半夜。(註:師母做護士當夜班時,我便要披甲上陣),換尿布和洗澡也是家常便飯。

我想這是我感覺最困身的時候,因為他分分鐘需要你,初為人父母在關係上要適應。隨著兒子成長,我便要提供娛樂,陪伴他玩耍,成為他的同伴,睡前講故事…兒子再長大一點便需用接送上學放學和其他的課外活動。回望過去,我要感謝神,因為這段是我和兒子最親密的時光。

導師

在學習上遇上困難時,父母亦充當兒女的導師,指導他的功課。還記得孩子喜歡每事問,爸爸為什麼(點解? 點解?)會這樣那樣…坦白說,有時我實在覺得非常厭煩,但神要我在過程中學習忍耐,循循善誘。此外,我亦充當他的游泳教練,教導他打乒乓球、羽毛球、騎單車…更重要的教導他是非對錯,按聖經教導他孝敬及尊重父母–「太15:4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我亦提醒自己要按神的吩咐教養兒女–「弗6:4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朋友

兒子漸漸長大成人,有自己的思想、主見,我發覺我的角色轉化成為他的朋友。在關係上著重與他分享及交流。在互聯網科技世界中,他成為我的科技顧問,告訴我將來的科技發展是走向人工智能。鼓勵我在虛擬銀行開戶口…在討論政治取向,我們同意可以有不同的看法(agree to disagree),各自投票給所喜悅的政黨,彼此尊重。在生活上各有各忙,不再像從前經常一起吃飯,若要一起用膳,就需要像朋友般預約時間。

內弟兄

在這一切角色的轉變中,我最感欣慰的是他信了主。成為我的主內弟兄,在工作上可以分享彼此的挑戰,彼此代求。直到現在,我最珍惜是與兒子一同禱告的時間,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來找我一起祈禱,無論我在做什麼,我都願意放下我的事情,跟他一起祈禱,我珍惜這段美好的時光。但願每一位父母親都有兒女成為他們主內弟兄姊妹,在主裡彼此代求,阿們!

主賜平安

December 22-23, 2018
龔敏光牧師

 聖誕節的主角是耶穌基督,他降世為人,為要拯救罪人,使人能與神和好,帶給人類和平的盼望,唯有主才能賜給我們平安。神是掌管歷史的神,早在主前八世紀,神藉先知以賽亞預言基督的降生已應驗:賽9:6-7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近期因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拘捕事件,令加拿大與中國關係蒙上陰影。加拿大被捲入中美角力的旋渦,面對世界第一及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又是我們第一及第二大的貿易夥伴,事情將來如何發展下來,仍未清楚。常言道,弱國無外交,面對世界兩大強國,加拿大應何去何從?這令我想起舊約猶大國希西家王在位時,面對當時強國亞述帶著十八萬五千大軍入侵,希西家王自知無力抵擋,就進到耶和華殿禱告(賽37:14-20),結果神應允禱告,為猶大國解困。盼望我們的領袖能像希西家王一樣,尋求神的幫助。

作為天上的國民,我們有屬天的盼望,知道將來會進入永恆的國度。與此同時,作為加國的公民\居民,對於加中關係的前景,心感不安。但我深深相信,我們的神是掌管歷史的,祂能掌管國家領袖的心,箴21:1 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

 

聖經教導我們要為國家領袖祈禱,為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求平安,求神賜智慧給加拿大、中國、美國的領袖們化解這場危機。使我們能平安無事的度日。

  • 耶29:7 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 提前2:1-2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盼望我們盡地上公民的責任,仰望我們信實慈愛的主,求主賜下平安,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