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我們在天上的父 (2014-10-04/05)

October 04-05, 2014
李耀全牧師

有一日主耶穌在某一個地方祈禱,完畢時,有一個門徒對祂說:「主啊!求祢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路11:1) 故此主耶穌便教導門徒禱告。這禱文固然是「主」的「禱文」,其實更是「門徒」的「禱文」。主耶穌和祂門徒的關係突顯在禱文的首句,即「我們」(信徒)與「天上的父」的關係。主耶穌乃「我們」與父神的「中保」,故此我們禱告的主要對象乃「天上的父」,而我們是「奉主耶穌的名求」(太18:19-20)。

主耶穌另在「登山寶訓」中亦教導群眾(太5:1,2) 有關禱告的要素(太6:5-15),而其重點在上下文亦多次强調 — 無論是在施捨、禱告或禁食,操練的關鍵乃我們信徒與父神的關係。故此「我們」是指作為敬拜主與祈求主的信徒群體。

我們是向「天上」的父禱告,有別於在「地上」的父。主耶穌在下文教導「祈求的就得著…」而主自己解釋說:「你們中間哪一個人,兒子向他要餅,反給他石頭;要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邪惡,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難道不更把好東西賜給求他的人嗎?」(太7:7-11)。有時「地上」的父是邪惡的,在「天上」的父卻永遠是仁慈的、公義的、聖潔的…,故此我們可以滿有信心,父神一定會按祂的美意聽我們誠懇的禱告,給我們最好和最美善的。

我們在天上的「父」。「父」在原文乃「Patēr」,而在當時慣用的亞蘭文土語乃「Abba」(阿爸),正如主耶穌向祂自己的父禱告時用的稱呼(參可14:36:「阿爸、父啊,祢凡事都能作…」)。使徒保羅亦教導說:「你們接受的,不是奴僕的靈,使你們仍舊懼怕:你們接受的,是使人成為嗣子的靈,使我們呼叫“阿爸、父”。聖靈親自和我們的靈一同證明我們是神的兒女。」(羅8:15,16;另參加4:6,7)。不錯,「阿爸、父」乃孩子對父親親暱的稱呼,但它亦是成人對他/她父親尊敬的稱呼,既是親密的,仍帶著敬重,不像西方的「Daddy」那麼隨意。

故此「我們在天上的父」一方面提醒我們「父神」是帶有權柄、温情與親密,而另一方面「在天上」提醒我們祂的主權統治萬物(包括歷史與政治局勢等)。其實「天上的父」的概念早在舊約可見(參申14:1;32:6;詩103:13;耶3:4;31:9;何11:1)。在香港和世界各地政治動盪的局面裡,我們在天上的父仍然掌管一切,關心每一個捲入其中的市民及維持秩序的紀律部隊。

使徒熱潮 (2014-09-27/28)

September 27-28, 2014
陳宗遠傳道

  本週國粵英講道經文,皆選自使徒行傳。香港那邊,碰巧熱播「使徒行者」。此劇更掀起「使徒熱潮」。本文也湊熱鬧,談談這齣劇集,並做一些信仰反省。

劇情此處不贅,大概是警方逐一招聚五名失去聯絡的臥底,聯手抓出黑警,瓦解犯罪集團。近日網民熱門話題之一,就是隨著四名臥底逐一揭盅,誰是第五位臥底?走筆之時,不少網民認為,應該是許紹雄所飾演的覃歡喜(歡喜哥)。有網民甚至運用敘事研究(narrative analysis),從上文下理、人物言行、微細表情等元素,找出一系列蛛絲馬跡,論證歡喜哥就是終極臥底!但事後孔明……

或問:為什麼歡喜哥深受網民熱捧?由昔日「新紮師兄」的「大隻廣」,到今日「使徒行者」的「笑騎騎,放毒蛇」,許紹雄皆演得維妙維肖,淋漓盡致,叫觀眾看得入迷,拍案叫絕,成為普羅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不愧為「綠葉王」。

但或許,更重要的,是眾人心裡,都渴望成為歡喜哥。香港時局,波譎雲詭,失望之事接踵迭起,魑魅魍魎伺機待發;映入眼簾,市民只能徒嘆奈何。大家並非渴望一如歡喜哥變節走偏,而是渴望擁有其側影:豁達從容、臨危不亂、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即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前面的路不易走,但仍然勇敢走下去,甚至慷慨赴義…… 或許,這也是市民對官員、政客的期望。然而,若將盼望投射在虛構角色身上,就必隨劇終而夢醒。皂泡破後,心湖只會平添一分傷感、三分失落感、五分無助感、七分挫敗感、九分絕望感。

回到聖經,在烏雲蓋頂、愁眉難展、明天遙遙、曙光跟我們捉迷藏的日子,信、望、愛、喜樂從何而來?讓我們翻開使徒行傳廿七章。當時保羅等人坐船往意大利,途中遇上颶風,船隻漂流。保羅在第23-24節鼓勵眾人的說話,值得深思:

第一、「因為我所歸屬所事奉的神,他的使者昨天夜裡站在我的旁邊,說……」(新譯本):神的話語是力量的源頭。今日,神的話語已經完完整整記載在聖經裡面。我們就好好的從這個寶藏支取力量吧!

第二、「保羅,不要怕……」:在前路茫茫的日子,恐懼只會蠶食我們的信心。振作之道,是認定神的屬性:1. 「你必定可以站在凱撒面前……」:神是賜下應許的神。祂必定保守到底。2. 「神已經把那些和你同船的人賜給你了……」:NET說明箇中意思:“God has graciously granted you the safety of all who are sailing with you”。神是我們的保障。有趣的是,這份安全不但賜給保羅,也賜給同船的人。然而,若保羅閉口不宣,同船的人怎能知道呢?由是觀之,神賜下應許、平安的同時,也賜下使命,要我們將平安的信息傳講開去,叫他人認識神,一同得著那份出人意外的平安。

最後,願我們追查誰是終極臥底時,也想起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16的說話:「我還有別的羊,不在這羊圈裡;我必須把牠們領來,牠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於一個牧人。」那些圈外的羊,也有待我們招聚,領回圈內呢!

得救在乎歸回安息 (2014-09-20/21)

September 20-21, 2014
龔敏光牧師

在過去的八月尾我和師母跟隨卑斯內陸事工隊沿著三號公路作小城宣教。沿途在各小鎮探望當地的華人,並送上列宣家弟兄姊妹所製造的愛心月餅,把神的愛與福音帶給他們。

他們大多是開餐館的,多數是七天營業,家庭式經營。所以,邀請他們到教會聚會有一定的難度,就算是我們所辦的一年一度的中秋晚會,部分東主也說不能放下餐館事務,無暇出席,他們都在努力經營自己的生意,維持生活。但是沒有甚麼家庭生活,幼小孩童待在餐館裡,青年人則在暑期間幫助料理鋪面工作。丈夫與妻子,父母與子女不會有太多的親子關係。有些店主則趁在暑期間關鋪,舉家外遊。有短暫的家庭生活。

在我探訪的餐館中,有些是一星期七天營業,也有些選擇每星期休息一天。前者的東主說要七天營業,否則不能賺取足夠的金錢,但後者卻有不同的體驗。我們當中有餐館老板作見證,一星期休息一天並不會對生意有影響,當顧客知道你那一天定期不開門,他們就會改天來光顧,生意額並沒有減少。我們當中有兩位隊員他們從前是開餐館的,他們見證信主後如何守安息,他們說神沒有虧待他們。他們的經歷證明神是信實可靠的。

其實每星期休息一天的生活規律來自聖經,神用六日創造天地萬物,第七日定為聖日,要人守安息。守安息讓我們停下來,親近及思想我們的造物主。讓我們倚靠祂,知道祂才是我們的供應者,是維持我們生命氣息的那一位。當我們有這樣的信心守安息,神就確保我們的需要。在舊約出埃及記16:4-30,神在曠野藉著嗎哪來操練以色列人學習守安息,要他們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是否忙到一個地步沒有太多時間親近我們的天父上帝。你使用你的手機到甚麼地步呢?是否機不離手?時刻接收人的訊息,取代了接收神的訊息。除了今天回來主的殿敬拜外,你有安靜的時間與神獨處嗎?你的靈修生活怎樣?求主幫助我們學習守安息。這是要操練的!

願意用以賽亞書30:15彼此互勉,彼此提醒。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30:15)

教會聖工‧您我有份 (2014-09-13/14)

September 13-14, 2014
李耀全牧師

這主日是教會福音事工發展新的一頁 – 普通話崇拜重新啟航了!「重新啟航」是因為數年前我們曾發展過國語崇拜,但後來他們成熟了便在外獨立發展。但眼見大陸新移民不斷遷移到大温哥華市,尤其是列治文的華人已高達人口的60%,向他們傳福音便成為責無旁貸的使命。作為「華人」教會,若我們不隨著華人移民潮的轉變而調整我們的福音策略,我們便失去大好傳福音的良機。

兩年多前當我擔起主任牧師一職便展開教會發展的檢討,結果我們都認同有發展普通話事工的必要。猶記去年一月我們藉著三位充滿信心的姊妹一同懇切禱告,隨後很快就開始了普通話祈禱查經班。今年初我們看時機成熟,就正式成立了以斯帖普通話團契,並由兩位長老一起與弟兄姊妹探討開始普通話崇拜的可行性。沒想到我們已能一起見証這事工的啟航。這全是神的保守、帶領與祝福。

在這刻我不斷記起腓立比教會的故事,並發覺我們教會現時的發展與腓立比教會有多方面相似的地方,還對我們持續的發展有多方面的啟迪。容許我把這心聲與您們分享,盼能互勉我們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1. 聖工出自「馬其頓」的呼聲

在聖靈的帶領之下,保羅等人聽見「馬其頓」的呼聲 (異象) – 「請你來,幫助我們!」便立刻設法前往 (徒16:6-10)。記憶猶新是2012年底,我在講壇發出呼喚挑戰,請有興趣參與「普通話事工」到我辦公室小聚,結果連我也嚇了一跳,有超過20人報名參加。聖工便是從這一點火燃點起來了!

  1. 聖工始於婦女們的禱告

昔日呂底亞和其他婦女在城門外的河邊禱告,當保羅找到她們,便一拍即合在呂底亞的家中開始了團契與教會 (徒16:1-15)。 同樣我們一班愛主的姊妹一起禱告便啟動了我們今日的聖工。

  1. 聖工建於肢體們的同心

保羅感恩的禱告說明他的喜樂乃基於肢體們「從頭一天直到現在都在福音的事工上有份 (新譯本;和合本譯作:「…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腓1:5) 。保羅與弟兄姊妹都是福音聖工的同工,他們都是「持份者」(stake holders),故此無論大小事情,教會是上下一心。難怪教會可以興旺!眼看今次同工來自全教會的英文崇拜、粵語崇拜 (星期六、日)和普通話的弟兄姊妹,令我不能不同樣為您們齊心努力而感恩!

讓我使用保羅的話總結:「我深信那在你們中間開始了美好工作的,到了基督耶穌的日子,必成全這工作。」(腓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