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15-16, 2015
李耀全牧師
傳道者在傳道書將人生百態淋漓盡致地定題為「萬事都有定時,天下萬務都有定時」,隨後便提出似是絕對悲觀的宿命論 (9) – 「作工的人在自己的勞碌上得到甚麼益處呢?」 (註:這定論早在1:3;2:22 出現,在此出現第三次,之後又於5:16;6:11)。其實傳道者是以設問的方法令我們深入探究人生至終的意義,讓我們靜觀人生 (「看見」(10);曉得 (12);知道 (14),而發現人生永恒的真理 (3:9-15),萬事有時主定時,總括如下:
- 神要給人得操練 (10):
「我見神叫世人的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10, 和合本)「勞苦」即「擔子」而「經練」即「煩惱」(新譯本)。這裡「勞苦」或「擔子」 (burden),可以指是人想要參透「神的作為」而卻查不出的事情(11)。重要的是這些勞苦或擔子是出自神,並旨在使人得著「經練」。筆者認為這有神給人操練靈命之意 (參拙作《屬靈操練與生命關懷》。中國聖賢孟子也曾說: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使徒保羅教導,神給我們的試探是我們能忍受的,並給我們一條出路 (林前10:13)。正如保羅所說:「… 我們更以患難為榮;知道患難產生忍耐,忍耐產生毅力,毅力產生盼望。」(羅5:3) 宣道會的先賢陶恕 (A.W. Tozer) 曾說:「神所重用的人,都是曾被雕琢和陶造的。」。
- 神賜永恒的意識 (11):
首先「神使 (造) 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11a) 每樣事件或每樣創造都是造物主所定的(造化萬千,無不適時)。最「美好」的更是神將「永恒的意識 (ᶜōlām)」 安置 (放) 在人(世人)的心裡 (11b)。不是人人都有「永生」 (和合本),乃是人人都有「永恒的意識」 (新譯本)。自古以來,人類不斷用不同的宗教尋求「永生」,因為神使人有「永恒的意識」。我們基督徒明白神以神自己的形象創造人,人是「有靈 (有生命) 的活人,有神的形象」(創2:7)。故此人,有別於獸,能與神溝通。神使萬物都有「定時」 (有限),是要使人更體會他裡面有「永恒的意識」尋找永恒 (無限)。可惜人卻意識不到。
- 神賜人勞中得樂 (12, 13):
其實神的心意乃使人「在自己的一切勞碌中自得其樂;這就是神的恩賜。」 (13) 。人既然不能參透神的作為 (11c),實際來說,他能做的「最好是尋樂享福」。「莫強如」 (和合本) 直譯就是「沒有比… 更好」。至終,人能夠在勞苦中「自得其樂」 (享受生命),也是神賜給人的禮物。 (13b)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