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的覺悟

Feb 08-09, 2020
王允志牧師

最近列宣講台信息的主題是:開到水深之處 – 宣道會:身份、立場、使命。身為45年宣道會的會友,又在多個不同的宣道會中服事過,參加過建堂,植堂,又以牧者身分在不少的宣道會中講道及教導過,加上在區會董事會參與了12年,我自認對宣道會的核心理念及宣信博士的神學觀非常熟悉。心想這期的講台信息可能是「老生常談,舊事重提」。雖然身為宣道會的牧者,應該對此題目是「百提不厭」,但心中覺得這次是溫習而已,並沒期待理念上新的火花。

但當我再次細讀宣信博士的著作及其他學者對他神學理念的分析時,我發現我對宣信博士的成聖理念及宣道會的兩大核心教導沒有透徹的理解,可能是我笨,可能是我沒學好,這次的研讀糾正了我多年來的誤解。

我一向明白宣道會所注重的兩大核心教導「靈命進深」及「普世差傳」,這是宣道會的兩個軸心。而在過往的年日裡提「普世差傳」比較多,事工的注意力多在差傳。「靈命進深」是很重要,因為要有靈命得到復興才有能力去完成耶穌的大使命,將福音傳到地極。連宣信博士也是經歷靈裡的復興,才帶動路易維爾市眾教會的復興晚上大聚會。我的錯覺是靈命進深只是為普世差傳而預備,所以大多數基督徒都沒覺得需要經歷靈命進深–這也是宣信博士及十九世紀奮興運動者所看到的情景。所以在奮興運動中的主要人物,如慕迪,戈登,波爾門都被凱錫克運動(Keswick Movement) 所影響,甚至加入。慕迪認為,成聖至大目的乃為服事,聖靈在信徒裡面的活動越強,不僅令人有力事奉,更可以過聖潔生活(載於福音的核心)。很多學者也認為宣信博士的成聖理念也是如此。其實不然,宣信認為成聖是以基督為中心而不是服事。所以復興的不是靈命而是基督的生命。基督的內住信徒是要改變生命更像祂。成聖是信徒願意藉著愛和順服,溶入在基督裡,基督也在信徒裡,因為離了耶穌,我們不可能結出聖潔的果子。所以,宣信曾在「宣道會訊」中澄清宣道會的立場。「我們相信宣道會之相關教導既非衛派(衛斯理),也非凱派(凱錫克)… 因為著眼於個人經歷,過於此信仰經驗之源頭 – 主耶穌其人及其工,總是有點危險」。

我的覺悟是成聖是每個信徒必須的,而且「靈命進深」是經歷耶穌豐盛的救恩,更洽當可能用「靈命浸深」浸在耶穌的生命中,被溶化,被改變,被朔造,被潔淨。不是單為事奉,而是與基督合而為一。事奉是耶穌生命的流露,主生命的彰顯。記得宣信博士在路易維爾栗街長老會的第一篇信息是「不見一人… 只見耶穌」。

 

不一樣的聖誕

Dec 14-15, 2019
王允志牧師

在全世界都歡騰慶祝主耶穌降生的節日裡,萬國萬民是應該為這大好的信息興奮鼓舞。神因祂的愛,降卑成為人的樣式,成就拯救世人的壯舉。然而,從主耶穌在地上呼的第一口氣開始,祂就經歷人生命的艱苦;以馬槽為床,乾草為褥。不是溫暖芬香的嬰兒室,而是骯髒其臭冰冷的馬棚。圍繞祂的除了父母以外,只有無知的畜生。沒有熱情的祖父母,沒有道賀的親朋好友,連可憐祂父母的好心人都沒有。這情景與我們教會聖誕劇的描述差了十萬八千里。我們思維裡的救主降生與當晚的現實有天淵之別。

我們更沒想到的是,今天不知道有多少的群體紀念主耶穌的降生是處於相似的環境裡。前些時候我介紹過馬來西亞的立卑基督教會,宣道會的翟輔民牧師在1936, 1937年去立卑兩次,隨後由他創立的中華國外佈道團差派曾道行牧師於1939年去立卑開荒建立教會。曾牧師在立卑,從艱苦中建立了福音堂,在曾牧師1949年離開後,教會幾乎消失,蒙神保守,香港來的另一位女傳道,重振旗鼓,改名立卑基督教會,並向政府申請地,建立了禮拜堂,明年是他們獻堂紀念五十周年。
今天立卑隨著黃金及錫礦的漸漸消失,她也失去了七十年前的繁華興盛。年輕人多數去吉隆坡讀書,就業、定居,教會留下多數是老人,教會的建築也隨著時光變的殘舊簡陋,並不是他們不愛教會,不想把教會整修好。每年聖誕節前後,教會後面的大河都可能泛濫,輕者進水2-3尺,重著8-10尺,所以每年聖誕,全世界歡樂慶祝時,這教會膽戰心驚,怕河水泛濫。也因這緣故,教堂內佈置簡陋, 沒有冷氣(32.C),沒有地毯,沒有紗窗,只有木凳子,簡單燈光及音響設備。晚上聚會,因為外暗內明,昆蟲、飛蛾、蚊子及各樣野外神的創造物都來了,唱詩、講道時嘴巴不要開太大,隨時有天然的蛋白質飛入口。一方面要專心聚會,一方面注意爬上你腳上的是什麼,右手搖扇減溫,左手揮動趕蚊,保證你聚會不會睡覺。我想在這環境下過聖誕更能體會主耶穌過的第一個聖誕。

教會想在較高處重建禮堂及課室,建築申請書交給政府已有相當一段時間,政府不理不批,你才知道基督教會在回教國家有多困難。但立卑教會有信心,仍在每主日崇拜後,用手編織鎖匙扣義賣籌款,相信神必會為他們再次建造聖殿。我被他們感動,買光他們作好的所有鎖匙扣。我知道我不能替他們作什麼,只希望每次看到這鎖匙扣時,我被提醒主耶穌的話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在此恭祝大家有一個豐富美好的聖誕,豐富不是因為吃的多,美好不是收到禮物。“豐富”乃是別人因著你得到基督豐盛的愛,“美好”是痛苦貧乏的在主的寵愛下大得安慰。

請說,僕人敬聽!

Nov 16-17, 2019
王允志牧師

上週我與西馬宣道會的教牧同工去東海岸舉行四日三夜的退修會,這退修會是每年為西馬三間宣道會的同工設立的,為的是給他們一個休息及深入交流的機會。今年他們請我建議主題及領兩次的分享.我選了以利亞的例子(王上19:1-18): 主題“Rest, Refresh, Re-focus” (休息、更新、重整)。每天早晚我們相聚一小時,唱詩、分享、禱告。

我們去東海岸的三處:林明、Kijal 及關丹。除了我們有美好的屬靈分享外,我們更可以享受迷人的景色和本地的美味佳餚。我們中間有一位同工是從關丹來的,所以認識不少這區裡的牧者及宣教士。他也一路上安排我們會見幾位牧者,瞭解她們的事工為她們禱告(留意是她們不是他們)。

讓我分享其中一位的見證。在林明,我們與本地的一位牧者,楊月芳牧師,一起享用晚餐,然後她分享在過去的20 多年中神奇妙的作為。林明是一個鄉下的小鎮,多數的居民是馬來人,回教的勢力很大,附近也有不少的原住民住在森林裡。楊牧師生在林明,父母不信主,長大後去讀師範學院,她那時盼望被分派到任何地方都好,就希望不要回林明。她在關丹實習時,在關丹浸信會信主受洗。 畢業後,她就是被派到林明,她很害怕,一個基督徒老師面對很多的歧視與壓力。 第二年,神感動她開始在學生中工作,由聖誕節慶祝開始,召聚幾個學生一起聚會。她沒受過神學或主日學的訓練,每周預備講聖經故事時,她要照著聖經自己寫教材。她在牆上貼了撒母耳的這句話「請說,僕人敬聽!」。神的靈感動她不斷的寫,就這樣開始神的事工。雖然面對不停的壓逼、阻礙,然而神也用很多的神蹟奇事感動多人信主。就這樣,楊老師一方面教書,一方面建立教會,她藉著學生也聯繫到家長,慢慢地教會被建立了。

住在附近的原住民很窮困,也沒有知識,回教用送禮物作為引他們入教的手段,但神奇妙醫治其中的一個年輕人,打開福音的門。現在建立了原住民教會,主日多人時超過100 人。楊牧師在林明仍有華語教會要帶領,所以後來楊牧師去台灣受神學訓練,正式按立為牧師。雖然現在已放下教職,人們仍尊稱她為老師。目前兩個教會的年輕領袖也協助帶領教會,事工仍在不斷的發展。參觀了她們新建成在原住民區內的教堂,心中無限的感恩,雖然簡陋,但是一個能遮風擋雨,清潔安全的聖所,哈利路亞!

看到一個單身女子在過去的20 多年如此的被神重用,感恩之外也覺得慚愧。楊牧師是一個順服主的僕人,願意獻上一生聽神的指引,多少的生命因此而蒙福。你我的禱告可以像楊老師一樣嗎?「主阿,請說,僕人敬聽!」

 

宣教的情懷

Sep 07-08, 2019
王允志牧師

主耶穌在祂受難之前向父神的禱告中提到圈外的羊。“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10:15-16)。 在我牧會20多年中,我沒理解這禱告廣義的理念,我只是以本地事工作為這圈外,的確本地也有極多傳福音的需要與機會,經常的思維是本地事工都忙不過來,那有精神力量去關切外地福音的事工,我也相信有不少的牧者與我有同感。

當我讀到使徒行傳13章,我只會輕率的說:那只是夢想中的教會,那有可能像安提阿的教會差派最好最有恩賜的傳道人去遠方建立教會?本地的教會才是最重要的,聖靈怎麼可能派兩個教會的領導去宣教?他們應該好好在本地教會牧養及傳福音。

又當我讀到使徒行傳第8章,腓利在撒馬利亞被神大大的使用,教會興旺,,神蹟奇事頗多,肢體同心,全城因這教會而“大有歡喜”。何等成功的事工!看到26節,神的使者叫腓利離開他輝煌的事工走向曠野–那裡沒有會眾,沒有聚會,連人都沒有,一個成功有恩賜的傳道人在曠野能作什麼?神的使者一定弄錯了?不是應該派腓利去更多人群的地方,領更大更有果效的聚會嗎?使更多的人聽到福音,為什麼只派他去向一個從不相識的外國人傳福音?

由教會歷史上,我們曉得以上的兩個例子對基督教有巨大的影響,不單止使自身的教會興旺成長,對主耶穌的大使命有極大的貢獻。這使我覺悟這“圈外”的含意遠超過本地的視野。宣道會的創辦人宣信牧師早有這聖靈的感動,宣教與本地教會是聯盟的一個團體,不是兩者選一,不是輕此重爾,不是先後次序。這是宣道會的基因 (DNA),這也是神建立祂教會的藍圖。當耶路撒教會不願意“走出去”時,神要用逼迫讓門徒明白,要教會增長健康,宣教與教會是要聯盟並肩作戰的。

列宣在過去的四十多年中極其注重宣教,感謝神!興起了很多位全職的宣教士, 加上幾位專業人士也投身福音的行列。不少的弟兄姊妹忠心為宣教事工禱告奉獻,更對宣教士家人的照顧愛戴,真是可讚可誇。但容許我提兩個不中聽的問題: 列宣是否真正明白安提阿教會的策略?列宣是否真正明白為什麼宣信牧師辭去高薪尊貴的職位,而在紐約冬天寒冷的街頭開始宣道會第一次的聚會?作為列宣的一份子,我自問我的宣教情懷何在?

蒙福的周末

Aug 10-11, 2019
王允志牧師

上週末有機會去領卡加利城西宣道會的粵語夏令會,大會的主題是“使命的人生”。今年是那教會成立二十六周年,神很祝福這教會,由起初的六十人開始植堂到今天近一千人的會眾,神的恩典與帶領裝備這教會不止在人數上增長,在宣教事工上也是眾宣道會的榜樣。我與現在的主任牧師相識多年,他曾在加拿大及海外忠心的服事過。在我們的交談中,我明白他們的教會正處於一個發展新事工的十字路口。 願神帶領並賜福他們將走的道路。

在夏令會中見到以前認識的弟兄姊妹,分享中知道四年前我帶領的弟兄退修會後,他們自動的組成了父親禱告會,彼此守望代禱。幾位父親自然的定期聚集在一起禱告,完全自動自發的組成禱告組,目前有好幾個小組仍然在進行中。我很佩服他們的積極和毅力。另外一對夫婦排除萬難來參加這營會,他們是做食物加工生意的,周末是最忙的。他們不計較經濟的損失,年年參加夏令會,加上近日來丈夫右腿肌肉發炎,痛的寸步難行,他還支著柺杖來參加,我感動的含著淚為他痊癒禱告。他們已多次去巴拿馬作短宣的服事,求神快快醫治他,讓這對夫婦見證神的大能。再有一對夫婦在教會中服事了二十多年,當他們回顧過去的日子,太太只幽默的說“跟醫院很有緣份”。家人健康的問題,多次的意外,及丈夫已經失明多年,但在見證會上仍不住地感謝讚美上帝。

最開心的是有機會認識並會晤將於本月去馬來西亞的短宣隊。六位姊妹去為少年人舉行幾天的英文營,看到她們的熱誠及喜悅,我感謝神用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攜手合作在宣教工場上建立神的教會,不分你我,不分先後,只願主的福音被廣傳,主的肢體被建立,主的名字得榮耀。

在我六堂分享“使命的人生”之後,我問了一個問題:“主啊,我當作什麼?”(徒22:10a) 你會問同樣的問題嗎?

神每天作新事

April 06-07, 2019
王允志牧師

今年去馬來西亞宣教之前,神把一段經文給我,要我與他們分享。“賽43:19: 神說:看哪,我要作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麼?” 我對這經文很熟,也在講道中分享過很多次。但我沒想到神不單要我與馬來西亞的教會分享這信息,更重要的是要開我的眼睛看到神的作為。真正明白什麼是神在曠野中開道路,在沙漠中開江河。

去年在馬來西亞的期間,西馬的宣道會(簡稱馬宣)牧者帶我去探訪一間離吉隆坡兩個半小時車程的基督教會。這教會因很多年輕人已經離開立卑(Kuala Lipis) 去吉隆坡讀書及就業,教會一直在沒有傳道人的情況下掙扎生存。不少年輕人在西馬三間的宣道會信主並參予事奉,所以馬宣與立卑基督教會有相連相助的感情。 每月馬宣都派短宣隊去主持一個週末的服事及崇拜,同時也作些外展的工作,支撐立卑的教會。我去年離開的時候,心中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及不少的疑問。立卑與宣道會在歷史上有關係嗎?這教會是怎麼建立的?立卑在歷史上有何重要性?由教會的建築可看出這曾經是個興旺而且具有規模的教會,原因何在?

因篇幅所限,我在此只能分享一小部分,盼在下期的「匯」中更詳盡的分享神讓我看到的新事。去年回加之後,我不斷地詢問陳世久傳道(馬宣的堂主任)是否有文獻或書籍提到立卑教會的歷史。他開始發現一些文章中提到立卑,我也開始搜索宣道會在馬來西亞的宣教歷史。當我查到翟輔民牧師(Rev.Robert Jaffray) 曾在1936及1937年去過馬來亞並建立了一些事工,我興奮的要跳起來。但是卻找不到任何事工的資料。陳傳道配合我,查到在1939年香港中華海外佈道團(翟輔民牧師建立的)差派曾道行牧師去立卑開荒建立教會。經過艱苦的十年,他在立卑建立了一間福音堂。1949年曾牧師又被差派到印尼宣教工場,福音堂由兩位長老主持,1953年一位長老退休後移民美國,不久另一位長老去世,從此福音堂的音訊全無,再沒有任何文獻記載這教會的存亡。

今年我去西馬的第一週就在陳傳道的陪同下去了立卑四天,一方面參與講道探訪,一方面追尋歷史記錄和遺蹟。我不敢相信神讓我經歷眼見耳聞的奇妙。容許我在下一期「匯」與你分享神的作為。有一件事你我是確知的,神天天都在你我中間作又新又美的事,阿們!

註:王允志牧師,普通話事工牧師(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