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0-21, 2020
李耀全牧師

友善:知易行難

親愛列宣家的弟兄姊妹:

回想多年前我喜歡的一部電影《讓愛傳出去》( Pay it Forward) (2000年),是一部美國戲劇電影,大致是基於Catherine Ryan Hyde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發在拉斯維加斯,講述一個14歲的小伙子Trevor McKinney發起一項名為“Pay it forward”行動。Trevor的七年級老師給全班一個功課是要設計和實踐一個計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Trevor的計劃是建立一個善行網絡,受惠者得到恩惠後便要對另外三個人提供恩惠,而不是償還給施與者。當我第一次看這電影時,我深深地被感動,因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仁慈是向別人施與而不要求回報的。聽起來像是一個非常偉大美好的概念,但是我們可以做到嗎?

上週,我們看了邦妮·亨利(Bonnie Henry)醫生的整體呼籲:要保持“友善,冷靜和安全”。從簡短的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警惕至少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哲學家加繆(Albert Camus)的作品《鼠疫》。是指人們在面對像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大流行之類的瘟疫時所面臨的巨大恐懼。因此,我們需要保持警惕,其中包括認真回應「友善,冷靜和安全」的呼籲。首先讓我們來看「友善」。

自從冠狀病毒於2019年底開始從中國武漢傳播並成為世界性大流行以來,就一直在爭持這種病毒的起源何在,以及政府如何對疫情不如實或對疫情的管理如此差勁而彼此指控,而在過程中全球數以萬計的人感染冠狀病毒,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還有對亞洲人士的種族歧視,在過去兩三個月,有亞洲社群的老年人和婦女受到語言或身體攻擊。但是,我們不要只是指向別人,我們每個人都觸犯不同程度彼此厭煩、無禮和不友善。這實在對無奈、不安、失去(親人、工作和安全感)以及害怕被感染添加了不必要的壓力,這都是人們在處於禁聚令和社交距離期間所經歷過的。確實,在我們為遏制這種冠狀病毒的傳播而保持警惕的同時,我們首先需要彼此友善。但是顯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艱難。我們經常試圖用我們人的力量和意志來表達友善,卻發現我們所有人經常都無法做到。

•甚麼是善良(友善)?

自20世紀初現代心理學(弗洛伊德等人)開端以來,對精神健康的關注主要集中在「異常心理學 」(心理病理學)上,「治療」一直基於治療精神疾病的醫學模型。但是自從近20年來正向心理學(Seligman)的興起以來,人們對人格的強項和美德的興趣和研究已經大增,重點是培育和挖掘人的內在特質,處理心理健康問題。以正向心理學中的人性為主題,我們擁有愛、善良和社交智慧的美德。善良是一種美德,包括慷慨,培育,關愛,同情心,無私和「和藹可親 」。 Pam(2013)在網上心理學詞典中將善良定義為:這是對別人一種仁慈而有幫助的行動,它的動機是希望幫助別人而不是想賺取回報或避免責備。這個定義有助於我們在實踐之前了解甚麼是善良。

許多學者在研究善良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例如, Rowland和Curry(2018)發現,在施行了七天的善良行為後,幸福感增加了,善良行為的舉動與體驗到幸福水平之間存在正面關係。因此,亨利醫生正確地提倡「善良」,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心理健康。

•聖經教導我們關於善良?

我在網上發現的一個對聖經善良的描述是:「善良是無私,富有同情心和仁慈的。它的最大力量顯明在實踐在我們的敵人和其中最少的人之身上,即愛你的鄰舍,對每一個人表示友善」。我立即意識到自己沒有做到。

在舊約中,有許多關於善良的教導。先知彌迦教導上帝敬虔的屬性,包括善良的關鍵要素,「世人哪!耶和華已經指示你甚麼是善,他向你所要的又是甚麼;無非是要你行公義,好憐憫,謙虛謹慎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善良是一種敬虔的生活方式。我們還讀到,有時善良會以一種譴責的形式出現:「願義人擊打我,這是出於慈愛;願他責備我,這是膏我頭的膏油,我的頭不會拒絕…。」(詩篇141:5)。善良常常是「堅忍的愛」(tough love),嚴肅的仁愛。

•耶穌-聖經善良的典範

關於聖經善良的典範,非耶穌莫屬。確實,耶穌在世上的日子是活出善良的表表者。我們看到他十二歲時在聖殿裡如此溫柔的對待母親瑪利亞;他無數次向群眾表現出同情心,醫治病人,餵養飢餓的人,照顧及幫助窮人和有需要的人;他甚至在十字架上為那些要釘死他的人祈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是甚麼。」(路加福音23:34)。耶穌還教導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就應當怎樣待人。」(路加福音6:31)。我們被激勵不是因為善行的回報,我們要對別人友善,就像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友善一樣。在我們所有的行事為人中,我們都會問:「耶穌會做甚麼?」(WWJD)。善良正是效法基督慈愛的榜樣。

我想到一個聖經故事說明基督徒的善良,是耶穌本人所說的好撒瑪利亞人(路加福音10:25-37)。故事說有一個人,在旅途中被強盜剝去他的衣服及毆打,把他打得半死並撇下他一個人就走了。一個祭師和一個利未人經過,都避開了那個人,就從旁邊走了。及後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被猶太人所鄙視的)走過來,幫助這個可憐的旅客。回答律法師的問題:「誰是我的鄰舍呢?」,結論顯然是對傷者表示善良的人,即撒瑪利亞人。善良就是作那個好鄰居,好撒瑪利亞人,他願意在其他人不會做的時候去幫助一個陌生人。

耶穌對門徒說:「你們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哪,到我這裡來吧!我必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應當負我的軛,向我學習,你們就必得著心靈的安息;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善良來自於成為基督的門徒並效法祂的榜樣。

•保羅:「要互相友愛」

同樣,在保羅的教導中,他告訴我們:「但聖靈的果子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是沒有律法禁止的。」(加拉太書5:22-23)。恩慈是基督徒因聖靈內住在生命裡而所結的果子的屬性。保羅還教導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失禮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動怒,不計較人的過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4-7)。愛是以忍耐和恩慈為首。

在另一處,保羅教導因為我們被基督寬恕了,「一切苛刻、惱怒、暴戾、嚷鬧、毀謗,連同一切惡毒,都應當從你們中間除掉。要互相友愛,存溫柔的心,彼此饒恕,就像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31-32)。他再次強調這一點,提醒我們是「被神揀選的」,善良應該體現在我們的本性中,反映出神的本質,這句話是:「所以,你們既然是神所揀選的,是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的心腸、恩慈、謙卑、溫柔和忍耐。」(歌羅西書3:12)。保羅說,我們也不應該將上帝的恩慈視為理所當然,「還是你藐視神豐富的恩慈、寬容和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要領你悔改的嗎?」(羅馬書2:4)。因此,基督徒的善良是回應上帝對我們的恩慈,我們不能做不到。

•友善:從我們的教會開始

面對大流行以及世界的不公義待遇時,即使我們感到無助,而且別人可能對我們不友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友善」。作為神的兒女,我們需要有神的恩慈在我們裡面。善良不僅可以帶來良好的心理健康,而且可以帶來真正成熟的靈性。在新常態下的列宣,讓我們學習要互相友愛,首先是教會主內弟兄姊妹,然後延伸到教會以外其他人。作為接近一千人的教會,來自亞洲不同地方:中國、香港和東南亞,或在本土加拿大土生土長,我們擁有不同的文化、教育和社會經濟背景,但是我們可以向別人展示我們是基督徒,主內一家,因為我們彼此相愛並且互相友愛。我們可以有批判的思想,但不能有批判的精神。然後,學會了在自己的群體中友善相待,我們可以嘗試對外接觸其他人並表現出同樣的友善,那來自基督的友善。

主僕
李耀全牧師
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