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07-08, 2018
李耀全牧師

 當約書亞死後,神沒有任命一個人來接替他。 每個部族各自去征服並佔領其抽籤所得的土地。按著需要,上帝在不同時間興起幾個不同的人,在以色列各地作審判官,帶領以色列民去敵擋當地的敵人,他們就像當地的「市長」。

「在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沒有王」(17:6,18:1,19:1,21:25)顯示士師記是在士師年代之後的君王時期撰寫記載的,可能在主前1051年後寫成,當掃羅受膏為王時。在撰寫期間,耶路撒冷仍在耶布斯人手中(1:21)。大衛約在主前1004年統領耶路撒冷。因此,士師記應該是在主前1051年至1004年之間撰寫的。按猶太傳統作者是撒母耳。

David Howard說「士師記」的目的是「表明不順服神的後果,並指出一位公義的君王,會帶領人民歸向神」。 不順服神可以有許多形式,但共同的特徵是因為個人主義和驕傲。 如果「各人都行自己看為對的事!」教會將成為甚麼樣子?

書中的第一個主要部分(1:1-3:6)非常清楚地解釋了為甚麼士師時期是以色列歷史上的黑暗年代:以色列民的叛逆的主要原因(3:7-16:31)及隨之而來的問題(17:1-21:25)。

從第一章我們看到以色列人如何刻意地選擇性的跟隨神,他們並不是全心全意地跟隨神,只是妥協,這妥協導致難以避免的災難。2:1-5宣告神的律例。「作者陳明『神的使者從吉甲上來』(第1節),將使者在這裡的出現與他最後一次在吉甲出現的記錄連繫在一起(書5:13-15)。前者,使者出現在人民委身給神之後,神應許帶領他們擊退敵人。後者,使者說他必不把餘下的迦南人趕走,因為以色列人不聽從神,不跟從摩西立約(參出24:3,7; 書24:18,21,24)」。耶和華的使者對以色列眾人說這些話的時候,眾民就放聲大哭,他們在那裡向耶和華獻祭。(4-5, 參出23:28-31; 34:11)

2:6-10節回顧約書亞的年代(參書24:28-31)。其目的是將以色列的歷史在約書亞年代的結束與士師年代作對比(參代下36:22-23和拉1:1-3)。關鍵是以色列人在「事奉」誰(或「敬拜」NRSV)。 希伯來原文動詞(abad)出現在經文2:7及 3:6並穿插在2:11,13,19中間,形成一個信封式的結構。在2:10,11我們讀到:「那一代的人都歸到他們的列祖那裡以後, 有另一代的人興起來了;他們不認識耶和華, 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以色列人行了耶和華看為惡的事,去事奉眾巴力…」。

從2:11-23, 我們看到這個時代以色列歷史重覆出現。「有一位寫作家稱每個階段都是犯罪、奴役、懇求、拯救和沈默的循環。另有人則將他們標記為叛逆、懲治、悔改和重整」。我們將研讀這種惡性循環的模式和內容,從而避免重蹈覆轍。當各人都在行神眼中看為對的事時,更新就會臨到一個民族或教會。 讓我們為列宣的更新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