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05-06, 2018
李耀全牧師

 加拿大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溫哥華市更是位於山明水秀、有美港峻山的西岸,是華人最喜歡移居的地方。城市有清鮮的空氣,寬闊的居住環境,還有最好的中國及各地的美食。這裡有自由開放的社會制度,無論是教育或生活,溫哥華多年被譽為最好居住的城市!

故此我們會認為這裡生活的人該是常常快樂、無憂無慮。但事實卻不然,一般城市的情緒病,包括抑鬱病、焦慮症等,也是在此常見。各地的處境有所不同,故此自然帶來的影響與衝擊也有不同的背景與元素,面對各地的挑戰固此因地而異,處理壓力的方法亦需作出調整,但畢竟人便是人,他基本身心靈的需要都是一樣的!猶記恩師家庭治療大師沙維雅(Satir) 昔日初到東南亞各地演說後回來宣稱 ─ 無論生活在那裡,人心的問題都是一致的!

我們常說:「見招拆招」,即按照每樣問題的特色來化解它。若把它應用在「焦慮」和「焦慮症」,現代精神和心理學都有不同「拆焦」的模式與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及各樣的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由身體生理調節入手,在處理一些較為嚴重的焦慮症是必須的。心理治療則由認知、情緒、行為入手,旨在解開焦慮症及其他病症患者的心結。解鈴仍需解鈴人!

在加拿大的處境,華人移居在此有一定的適用,包括文化、語言、社會制度和不同的價值觀。第二代 (新移民的子弟) 更要面對身份的認同的危機。其實生活每一環節都有不同的壓力字數(Life Change Unit),這包括正面和負面的事件,而這些環節的壓力是累積的,長期過多的衝擊便提升一般焦慮到焦慮症的狀況。一般來說,認知行為治療是可以對患者有幫助的。

但面對同樣壓力,不同人卻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反影不同人有不同的抗逆力(Adversity Quotient)。對基督徒來說,他的靈性亦該幫助他抗逆。關鍵在於信徒是否真正完全將生命的主權歸主(太6:24-25),信徒依靠神就可以完全把焦慮交給主並蒙神供應一切生活所需(太6:33, 34)。

焦慮的處理與生命的主權有何干?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不要為明天憂慮,說:「一個人不能「服事」兩個主人 … 你們不能服事神,又服事金錢。所以我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 …」(太6;24, 25) 原來「服事」(serve, Gk: douleuō) 指奴僕的工作,而昔日奴僕要完全忠於主人,服在主人的主權之下。其實好的主人亦因此完全照顧他奴僕的需要,不用他們操心。若我們現在乃服在至高神的主權之下,祂更加能看顧我們一切的需要,故此又何必焦慮呢?